对与大多数人来说,“交互设计”这个词的陌生程度要高于“用户体验"。一部分原因是“交互”这个词从字面的上并不容易理解。对于初次接触它的设计师来说,这个词几乎没有合适的想象空间。
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平常人在思考事物的规律和细节时候的方式,与交互设计师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我的任务就是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交互"是什么?和什么才是设计师眼中的“交互设计”。
我会通过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平时对交互设计的思考,一步步带大家进入设计师的大脑。在这个过程中,你将发现,你之前的一些的认知被刷新;思考问题的角度变的更多样;更重要的是你收获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而这一切将让你整个人都会有所改变。这也是你和我共同希望看到的。
为了让大家有个清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来学习交互设计的思维和方法。我把适合阅读学习交互设计的人和不适合的人区分出来。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那么,我的内容适合哪些人群呢(满足其一即可)?
1,接触过UE/X和UI的设计师,从事相关设计,三年以内的初/中级设计师。
2,从事其他设计的人员,例:平面设计,运营设计等偏视觉的设计师。
3,正在通过短期培训的设计初学者,有计划进入相关领域的小伙伴们。
同时,为了不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我也给出了不建议阅读我的文章的读者。
1,对交互和用户体验仅仅是好奇。但是,周围工作和学习环境,与设计相关领域无任何交集。
(因为,我会在之后的文章中引用到现实项目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和对目前主流产品的设计分析。如果你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可能在你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过去陌生,从而打击你的积极性。毕竟我没有打算写类似于“5分钟告诉你如何做好交互设计”的这类浮夸文章。)
2,不喜欢积极思考的人。
(因为,在学习交互和用户体验过程中,会涉及到人机交互,人类学,行为学,认知/进化心理学等,密切相关,但跨领域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都需要你的热情作为动力。而且,交互设计领域有大量的专用名词只在此领域出现。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多少会需要一些学习成本让自己与其他人所有不同。)
那么,当你准备好要开始真正的了解交互设计的那一刻,就随着我跨入这扇大门。开始思考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交互设计?
众所周知,平面设计研究的是在二维世界中人的感官体验;空间设计(例:环艺,景观)研究的是人在三维世界中的感观体验。比起这些相对传统的设计,“交互设计”则是研究如何设计人的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行为设计呢?我们就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举个例子:
就在几年前,我们在超市的购物之后的付款方式还是:
①从裤兜或挎包中掏出钱包——②打开钱包——③寻找面额合适的纸币(优先考虑破损比较严重的)——④把钱递给商家——⑤商家找零后递给我们——⑥把零钱塞回钱包时顺便心算一下找零的面额对不对——⑦合住钱包提货走人。
以上这七步就是在移动支付没有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一直遵循的是这样的规律和习惯,几千年来没有大的改变。而这样的付款方式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远古社会。在没有出现一般等价物的时候(贵金属/货币),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经行交易。
所以,我们一直都是依据现实需要而遵循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这些交易和付款行为,都是人类社会传承和逐步演变过来的,在此过程中没有谁去特意设计。
而近几年国内移动支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改变了人类数千年形成的习惯。而其中的付款方式,则是由人为特意设计出来了。
例如:掏出手机——用APP对准二维码——输入价格——点击付款/指纹/刷脸。这个付款方式是一种行为,而这个行为的过程,就是用户对APP的交互行为。
而这些行为,是由背后的设计师特意设计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交互设计。
当你明白了什么是交互设计的时候,我们现在来共同回答一下这篇文章的主题“交互设计与UI设计的区别?”
这次直接给答案:
UI设计师与交互设计师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研究的如何做出最优秀的用户界面。后者则把精力放在了:用户是什么人,用户在什么环境,在做什么?以及他的动机是什么?并帮助他。
因此,一个成熟的交互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会去想象事物有多少种可能,不仅限于当前能看到的状态。而预判人的行为则是交互设计师的家常便饭。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故事:
早期,我就职过的一家公司里,因为晚上经常加班。所以,老板为员工在公司内,集体安排晚餐,员工可以每次就餐后打卡下班。不久后,我和另一位交互设计师发现了一个规律。
在公司门口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大桶用来搜集用过餐盘。公司的同事几乎每次都把餐盘放满其中一个大桶以后,才开始有人在第二个桶里放餐盘,而这两个桶一直以来是并排放着的。
为此,我们做了个实验。每次饭后我就去充当第一个放餐盘的人(可能是因为我吃饭比较快,每次都是我),这样的情况我持续了一周。不同的是每次都把餐盘放在不同桶里。
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每次第一个被装满餐盘的桶总是我之前选择的那个。而这些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人们总是盲从于其他人的行为,而这种羊群效用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做为这个系列的开篇文章,还是希望给大家一点点小的建议。也是为了让你在之后的设计之路走的更快些。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去向他学习。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就是要每天都要有一些进步,而这些进步来自于每天的点点滴滴的积累。
我之前有个同事,工作了十年,性格也算开朗,平时工作中和工作之余都挺喜欢和别人交流。曾经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从四川成都出发到西藏的首府拉萨。按理说,他应该是一个很想得开的人。
但是,在工作中,我慢慢发现他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基本丧失的主动学习的能力。他的设计的能力在持续下降。而这会直接导致他在与我们其他设计师讨论设计方案的时候显的非常固执。
作为设计师,首先要知道的是:世上没有所谓客观完美的设计。而他显然没淡忘了这点。这就使我们与他交流的时候非常困难,即使平时的他很开朗。结果是他最终结束了他的设计生涯。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只需要我们做一件事情——锻炼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大脑一直保持在一个待机状态,随时可以启动。这样能马上进入思考的状态。你也不要觉得这样会很累。
试想一下,即使你大脑不想设计的事情,平时也会想一些别的杂七杂八的事情,而事实证明,你之前想的那些事到后来多数都没有什么用。
因此,我平时有个习惯,是在我开始做设计的时候就主动培养的。那就是思考周围的人的言行的动机。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在工作中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参考空间。
例如:人如果做了某件事情,我一般是会从两点出发去分析他:第一点就是近因,第二点就是远因。前者就是这个人的直接动机是什么,后者是支配他行为的原始动力是什么。比如说,我在之前文章提起过的一个例子。在抖音看到过一个视频,也许你也看到过。
大致内容:一个年轻女孩背对的镜头,连续摆六个pose。在最后一个pose的时候把上衣脱掉一半,把内衣带和内衣扣露出来。
每摆一个pose的时候会嗲嗲的配一句话:
“你可以没有车”
“你可以没有房”
“但是你要有颗爱我的心”
“我可以没有车”
“我可以没有房”
“但是我骚呀!”
如果从近因的角度来说,她就是在一个娱乐APP中做了娱乐的事情,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开心就好。
但是,如果从远因的角度来看,她说的每一句话阐释了人类进化过程的结果。如果想了解具体的原因,可以看我之前关于进化心理学的分析的文章:年轻女孩只用3句话,说出两性本质《生活中的进化心理学02》
文章的最后我说一下我对从事这个行业和领域的感受:
我在刚刚开始从视觉设计转UE设计的时候,就同时接触到了交互设计和UI设计。经常是前半月做交互设计。与产品经理对需求,整理文档,画原型,组织评审会。
到了后半个月就开始根据自己做的原型图和交互文档做设计稿,后期还要把UI设计规范补上。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是感觉很充实。
当时有个习惯,就是把好的设计和设计文章收藏到网页的书签,或者转发到自己的微博里面。这样来,一是方便自己后期学习和工作中用来参考;二是能与更多的人分享有设计思想的东西。
到现在我依然有这个习惯,虽然我不喜欢天天在朋友圈晒自己今天吃什么,去哪玩了。但是,我一定会告诉他们,我今天在关注什么;我用今天的时间思考了什么。
之后的日子里,我会时不时的把我对交互设计的感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给我。不过,我不会直接给你答案,我会和你一起讨论。在我看来,学设计的最好的状态就是持续的思考。而你亲自来思考,这份思考才属于你。
好了,今天只是正餐前的开胃菜,我们从下一篇文章开始正式的进入交互设计,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