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15年的某一天,湖南邵阳市某小镇窗帘店,我正全神贯注地翻看几款新上市的面料,一位六十多岁一脸皱纹的农村妇人突然凑过来,手里捏着两个枕头套:“姑娘,你说哪个好看,帮媳妇买的,不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
她毫无征兆猛地凑过来,着实把我吓了一大跳,条件反射,我立即往后退了二三步,几秒钟之后听清她的解释,想起不经间听到的她与店主的谈话,这才放下心中的疑惑和戒备,给了她建议。
这是我和一个陌生人的接触,也许你会惊讶我的敏感,后来我也常常想为什么有如此强烈反应,想到的答案是我在深圳的环境里呆得太久,已经习惯了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淡漠疏远、互不打扰。
这一年我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家乡,准备为落叶归根的父母建造一幢乡间小屋,家乡的种种于我全然陌生: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际交往方式,陌生的礼仪。老妇人的突然出现以及她纯朴的热情,无意间触响了我的防御警报。
那么,面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经历、观念、思想完全未知的陌生人,如何与之打交道,实现相互了解和交流?《陌生人效应》就是一部探讨和剖析这一行为的心理学作品。
本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英裔加拿大作家、记者,他曾获得“加拿大总督功勋奖”,2005年被评为《时代》周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著作有百万畅销书《引爆点》、《异类》、《决断两秒间》、《逆转》,他的作品常常在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做出深入而广泛地探索。
《陌生人效应》围绕一个广为人知,众说纷纭的新闻事件展开:一位白人警察在执勤时,拦截下一辆小轿车,车主是一位来此地应聘的年轻非裔女子,两人在交流中发生言语和肢体上的冲突,最后女子被捕入狱并于三日后自杀身亡。
人们听闻事件后,不由地思考: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看起来一件每天都在发生的小事,最后演变成一出悲剧?当事人各自的心理又是怎么样的?
作者在文章开头抛出这起事件和它的现场录音记录,同时提出了一个假设:如何警官和女士是熟人会怎么样?很明显,事情就好办多了,警官截下女士的车,一看是熟人,闲聊几句,同时不忘郑重其事地提醒,变道必须打转向灯,女士欣然接受劝告,两人就此别过。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和科学实验,向我们揭示想要完全了解一个陌生人有多难,以及我们企图通过人的神情举止,来推断一个人的品性,是多么的荒谬。受过专门训练,最应该擅长识别和判定陌生人的特工精英尚且屡屡被同事、同行误导欺骗,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在面对陌生人时,是笨拙的,是自以为是的,是掉以轻心的,人们常常会犯以下三种错误。
1 默认真实
“我们常常的假设是,和我们交往的人是诚实的,这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恰好相反,科学家们根据调查、取证、研究、推理等方法得出事情的真伪,而我们首先选择相信,当疑虑上升到无法被解释的程度时,我们才停止相信”。
规模宏大的庞氏骗局,最顶尖的特工是双面间谍,和蔼可亲的校医居然是性侵少女的禽兽,这一个个让人触目惊人的案例,具有一个共同点:它持续的时间少则几年,长则十几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凶手不可能不留下做案痕迹,只因人们相信这些事情不可能发生,一次次与真相擦肩而过。
当然,“默认真实”是社会信任的基石,人类社会的很多活动均以此为前提,如果不“默认真实”,怀疑其它一切人和事,大家就不会去上班,不敢出门购物,也不约会谈恋爱了,社会将停止运转,甚至从某个角度上说,“默认真实”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但是,我们不得不对生活,对他人保持一份警惕。
既“默认真实”,同时保持谨慎,就好比我们每天走路回家,哪怕这条路,已经走过千遍万遍,你也最好看好迈出的每一步。这路绿树成荫,环卫工人日日洒扫,也说不定哪个台风暴雨天,井盖被冲开,吞噬几条人命。
2 透明假设
“我们都有一个倾向——根据人们的言行去判读他们是否诚实。在我们眼中,说话得体、自信、握手有力、友好的人被认为是可信的;说话紧张、不自在、躲躲闪闪、含含糊糊、空洞无物的人则难以被他人信任。”
公司招聘一批新员工,家里想请一个全职保姆,村里的老人介绍的相亲对象,我们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境,需要去评判陌生人,并因此做出决定,甚至某些人生重大决定。
这时候,你要怎么办?注视他的眼睛以获得内心秘密,他有没有说谎吗?他爱我吗?他害怕了吗?抑或是像张伯伦和希特勒的面谈一样,以为热情温暖的握手代表的就是友好和平?
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我们有时候能对,有时候会错,什么时候对,什么时候错,取决于对方的特质。他或者她的言行举止和真实的自我是否匹配,遇到不匹配的,我们这一套识人选人之术就彻底失灵。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识人本领不是无往不利,意识到不管如何去深入了解,终究都无法洞察一个人全部的真相,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谦逊不轻易下决定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3 耦合效应
我们愿意一开始就相信一个陌生人说的话做的事,依据陌生人的言谈举止轻易做出判断,并对此判断深信不疑,当这两种错误,再遇到第三种错误——耦合效应,我们和陌生人的相处,就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
根据耦合效应理论,人的行为与具体情况和条件有关。这个比较好理解,以自己为例,你心爱的一位下属平日工作喜欢拖延,我们心情好时不予计较,倘若有一天,我们遇到家里鸡飞狗跳,工作上压力扑面而来,在某个特殊时刻,你可能对这位下属严加训斥以至于失态,这就是耦合效应。
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里写到这么一句话“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这是一盘去骨鱼片,相信厨师尽职尽责,把所有的刺都细细地挑除了,这是我们的“默认真实”;我点的是一盘去过骨刺的鱼片(开始观察),它看起来确实一点刺都没有,可以放心大胆地吃,这是我们的“透明假设”。最后的结果,有一天我们被扎了,被扎得出其不意,莫名其妙,疼痛异常,这是陌生人给予我们的“不期待的伤痛”。
《陌生人效应》告诉我们,人性复杂且多变,陌生人远不是我们能完全了解的,故而,在与陌生人交往中,保持清醒、谦逊、谨慎,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