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会觉得,我不做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去学习产品思维,产品能力?
我之前也抱有这样的想法。只是在从事了互联网行业之后由于天天接触各种产品、在公司里也和产品经理这个角色打交道,因此出于兴趣稍微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章。
可也就仅此而已了,如果其他人不是对这方面感兴趣,我也觉得他完全没有必要学习和产品相关的内容。
可是当我接触到梁宁的《产品思维》课程之后,彻底转变了看法。我认为所有人,都有必要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我过去没有这种想法,只能说明我对产品思维和产品本身还了解的不够深入,没有接触到最核心的内容,而仅仅停留在表面上。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想把相关的学习笔记也写下来的原因,希望也能让读到文章的各位有所收获。
梁宁觉得:
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的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我很赞同她的观点。因为,每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职业和岗位上,都需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换来金钱或非金钱方式的回报。因此需要通过拥有产品能力,从而更好的打包“自己”这个产品,对外进行交付。
理性 VS 情绪
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是他的内在感受、他的情绪、他的底层操作系统。
我们都会有情绪冲动的时候。你陷入爱情了,你被愤怒、被恐惧控制了,就好像手机系统崩溃了,所有的App全废了。 你所有的后天学的知识、技能、理性都不能说服你。
知识的调用需要时间和思考,情绪却是一瞬间的体验。
产品人需要重视情绪,因为用户无法专业的描述出他的体验,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恐惧是动力、是痛点
我们第一节课说,愉悦和满足感会支撑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投入一万个小时,从而使这个人成为天才。
其实恐惧是另外一种动力。
甚至比愉悦的动力更为强大,或者说更强劲。
要么做一个让人愉悦到爆爽的产品,要么做一个可以帮人抵御恐惧的产品。 如果做一个看上去可以某种程度帮人不再难受,而在“爽”和“恐惧”无所作为的产品,那就是一个不痛不痒的产品,也许也有人会买单,但 绝不会大火。
每个人的痛点都是他的恐惧,恐惧是痛点。
人们会为了解决恐惧,毫不犹豫地花钱。
在我看到梁宁关于恐惧的这些观点之前,我只是简单的认为,许多产品能够吸引用户,是因为他们抓住了用户的需求,了解了用户的痛点。
但是我自己没能认识到的是,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恐惧“。
我看到许多知识付费产品利用了人们的焦虑感所以卖的很好,可是焦虑感也是一种恐惧。
反过来我却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既然这些产品利用”恐惧“抓住了我们的心,那么只是简单的购买使用产品,能不能解决恐惧?如果不能,是不是要让自己理智一点,直面恐惧,真正的解决它,而不是用买买买麻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