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马史诗》中,英雄奥德修斯回家途中遇到一个怪物。这个妖怪会把每个过路人的人抓回去,让他们在一张床上躺下,如果这个过路人的身体比床短,妖怪就把人拉到和床一样长;如果过路人比床长,妖怪就会把长的部分锯下来。以前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妖怪只是想杀人,现在觉得这个妖怪只是想找个人结婚。只不过他头脑中设想的理想伴侣应该是和床一样长,所以才会想要去改造一下捉到的路人。
如果现实没有按照自己的设想来运行,我就恨不得弄一张床来把现实改造一番。这就是应该思维。
应该思维分为两种:对世界和他人的应该思维;对自己的应该思维。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应该思维。
消极情绪背后的应该思维
几乎所有消极情绪背后,都有应该思维的影子。
在我们的脑海中,存在着无数故事的范本:好人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超过坏人,得到众人的认可;男生非常喜欢一个女孩,不懈努力,终获得女孩芳心...当现实不符合故事范本时,那些我们以为应该发生的故事没有发生 时,我们就会非常忧虑。
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
其实,不论是母亲希望孩子乖巧,工作上希望超越同事,情感上想要获得喜欢的人的喜欢,这些愿望并没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周星驰就说过:“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差别”。
但是,应该思维和愿望有一个根本的的区别,就是不能容忍现实和愿望不一致。
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听话,这是愿望;可孩子常常会拖拉,这是现实。希望自己被人喜欢和尊重,这是愿望,可有时候就是有人不喜欢我吗,这是现实。现实是不会跟我们讨价还价的,即使他让我吗不舒服,我们也战胜不来哦它。就算我们要改变现实,也得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想办法。
可是具有应该思维的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好像在跟现实赌气,觉得现实不应该如此。比如一个妈妈,当她对孩子不听话感到生气时,她好像在说:我必须要让孩子符合我的愿望。当有人问:“如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会拖拉,怎么办呢?”她倔强地说:“肯定有办法让他改的。”这个时候,她的愿望已经超越了现实。
应该思维和愿望还有一个重要区别: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是愿望的主人,支配着愿望;可是当我们陷入应该思维的时候,应该思维变成支配我们的主人,我们只能臣服在应该思维背后的规则,失去了自主性。
记住,愿望不是必须要达成的。
区分愿望与现实
那么你是否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只把愿望当成一个完不完成都可以,而不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太容易偷懒了?
在我看来,愿望和目标是一个人下定决心投入和奉献的标志。这个决心与外部世界无关,仅和他本人相关。“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倘如一个人坚定的树立下了一个愿望,他就可以让愿望达成的话,这个社会岂不是已经充满了成功人士。愿望的实现和外部条件也息息相关。
再者,如果一个人把决心看作愿望,而不是必须完成的事,或让他做事更有灵活性。有时候,越是认识到有些路走不通,人们越会找别的路。越是接受现实,人们越能利用现实去现实自己的愿望,而不是在焦虑、抑郁和愤怒中和现实怄气。
区分现实和愿望,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走出应该思维的关键。世界不是围绕着某一个人而设计的,有时候就是会有很多的不公平,人生就是会有很多的苦难和不乐意。如果你一直放不下头脑中关于世界的设想,就像一个孩子不能放下对童话世界的执念,脑子里就一直会有很多“这个世界应该怎样”的图景。而让自己不断的产生失望,焦虑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