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小而特、小而美”路上
(2019年10月29日分享第44篇)
滑县大寨乡小田小学 杜冠鹏
学校简介:
滑县大寨乡小田小学始建于1974年,属于村小。现有在校生158人,6个教学班,教师11人(三个代教)。近几年来,秉承着“以特色促兴趣,以国学启智慧”的教育理念,逐步成长为现在的滑县课改核心校、滑县新教育实验学校、滑县特色项目学校、三亲教育试点学校。形成了现在的四大特色:1.手工绘画成常态;2.优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抖空竹;3.高效课堂“二主三自”教学模式;4.国学落地进校园。
一 、起步——特色兴校
初到小田小学,孩子们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孩子课间就会追逐打闹,再加上学校基础薄弱,师生积极性不高。朱永新老师在书中强调:学校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也就没有优势。当时我也是基于这种想法,决定特色兴校,以特色促兴趣,用绘画、手工制作、抖空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喜欢学校,进而再喜欢学习。把绘画和手工制作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习惯,这就为后来的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奠定了基础。
特色建设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学生发展,一切活动都必须是为了学生,没有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毫无意义的。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仙。我不是神仙,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我懂得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对那些平时所说的学困生,我更是加倍爱护。
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首先师资就是大问题。没有师资我带头学,曾经去濮阳长垣安阳等地找书画爱好者学习,在网上学,在微信公众号上学习,然后再教老师,目前我们的每个老师都可以上绘画课和手工课。没有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孩子的爱,我绝对不会考虑这些项目的,因为我们既没有充足经济实力又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全靠我一个人全身心的去带动,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看到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我感觉我的辛苦是值得的。(手工和空竹)
二、前行——艰辛砥砺
村小的共同特点就是师资缺乏、经费紧张,想做成点事非常困难。困难面前教师理解我、支持我,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也是我的坚强后盾。为了节省资金,我们自己设计、自己缝制、自己绘制图案,制作了四十多套学生表演服装,这些都是教师们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完成的,并且都是义务劳动,她们既要正常上课,又要给学生们排练节目,还要制作表演服装,我感恩学校有这些老师。以童芳芳、宋瑞香老师为首的教师团队还布置了“迎元旦绘画手工作品展”。虽然我们没有专业教师,但是我们的老师水平绝不亚于专业教师!因为我们有一支善于学习、善于钻研、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三、成长——依靠外援 培养团队
在没有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学校想尽一切办法动员社会力量,请社会个人和团体来义务为我们学校传授技艺。例如国学经典落地进校园是道中书院冯院长多次派老师义务指导。空竹课程是请滑县空竹协会的老师们为我们辅导,戏曲文化是请的村里的戏曲爱好者来教的,绘画手工制作是我带头通过网络学习,还有童芳芳老师先通过网络学习绘画手工制作然后再教老师和学生,目前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美术教师,但是我们每位老师现在都能上绘画和手工课;舞蹈也都是老师通过网络学会后再教学生,现学现卖。不怕没有专业教师,就怕没有做专业的心。有了做专业的心,我们的老师累并快乐着,成长也是非常快的。这就是我们学校利用校本教研自我培养的专业教师。在此,我们得益于校本教研,得益于新教育思想。师生快乐的生活已是校园的常态!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已不再是梦想!
四、卓越——恰逢机遇
在我们创建特色,谋求发展的时候,恰逢滑县教体局加入全国新教育实验区,极力推广新教育,于是我校第一批加入了新教育实验,被命名为“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承担了每月一事,借助此项活动发展我们的特色项目——抖空竹传统民族体育运动和绘画手工制作,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稳步前行。同时也承担了卓越课程开发项目,以此为契机我校开发了空竹课程和手工绘画课程,目前我校正在有计划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这两项课程。
以上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助推了教师快速成长,不但有益于我们的课堂改革,而且有助于高效课堂——我们的“二主三自教学模式”的落实。我们借助于教体局大力推行高效课堂的东风,大胆践行“二主三自教学模式”,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积分评价和捆绑式评价,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尝试了无师考场,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诚信意识。由于高效课堂的实施,成绩逐年上升,今年在全乡评估中总体成绩上升了8个名次,部分学科已进入全乡前三名。
学校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高度评价。在教体局领导和中心校领导的不断指导下,我们才得以快速的进步提高,逐步走向“卓越”。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发展、我们的卓越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努力,离不开领导的关怀,更离不开教体局提供的平台和机遇。
五、收获——初见硕果
1.先后被滑县教体局命名为课改核心校、特色项目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今年10月份被华夏三亲启蒙教育项目部挂牌正式成为试点学校。
2.教师成长很快,在今年县优质课大赛中我们一次性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我们一共5名教师)。
3.得到了媒体、公益基金会和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先后有滑县电视台、河南省电视台九频道和多家网络媒体报道我们的经典诵读、征文比赛及特色建设;滑县爱心协会给我们困难学生进行多次资助,北京上学路上专家团队给我们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担当者行动给我们各班捐建了图书角(书柜和图书),河南省复兴基金会给我们捐建了团圆之屋,关注留守儿童,每年帮助我们做一些关注留守儿童的活动,2018年“六一”这次征文比赛的启动仪式就是在我们学校举行的,还当场给优秀征文和辅导教师颁奖。荣获2018年马云乡村校长计划奖。借助于马云基金会,我们加入了乡村小规模学校联盟,和全国优秀的村小抱团取暖,共同发展,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思路。同时还接触到了许多公益平台,例如英语流利说、童年一课、云课堂、途梦课堂、一校一梦想等等,让我懂得了利用政府以外的资源,借鉴全国许多“小而美”村小的经验,实现我们的“小而特、小而优”的村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