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花了一个小时阅读。《学术与政治》这本书以前也读过,可能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读起来有些地方并不顺畅。想起老师们之前提及的不动笔就不要阅读,这句话是真的很有道理。前两个月读过的书,再翻看,当时并没有做记录的部分,已经不记得具体内容是什么。如此,那还是将读过的,记录一些。
《学术与政治》这实际上是记录着马克斯.韦伯的两篇演讲稿,本书包括翻译前言,导论,以及韦伯的见解、别人对此演讲的评价。但为什么这两篇演讲稿,会有如此大篇幅的解读呢。可见韦伯对学术与政治的思考是有其意义和价值的。最明显的是他提出的对待学术的价值中立,政治伦理与其他伦理并不能等同。这篇演讲大概发表于德国经历过世界第一次大战后,大约在1919年左右。这一时期我国在发生五四运动。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道路与方向,政治体制面临着解体转型。韦伯在这一时期对德国社会进行了思考。他认为政治人才的道德,并不能与教派人士的道德伦理来相提并论。有战争也必定有流血牺牲,政治是权力的体现,由此可见,工人阶级若放弃武器的做法肯定是不行的。“人类团体所运用的手段是具有正当性的武力;这种特定的手段本身,决定了关于政治的一切伦理问题的特殊性。”(P271)
政治作为一种志业,应具备的品质,从道德层面来说,这种道德与普通世俗的道德是不同的,假如有人以世俗道德为圭皋,这样的人也并不适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真正的政治家是要有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
摘录(P277)政治,是一种并施热情和判断力,去出劲而缓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说来不错,一切历史经验也证明了,若非再接再厉地追求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的事,可能的事也无法达成。但要做到这一点,一个人必须是一个领袖,同时除了是领袖之外,更必须是平常意义下所谓的英雄。即使是这两者都称不上的人,也仍然必须强迫自己的心肠坚韧,使自己能泰然面对一切希望的破灭;这一点,在此刻就必须做到——不然的话,连在今天有可能的事,他都没有机会去完成。谁有自信,能够面对这个从本身观点来看,愚蠢、庸俗到了不值得自己献身的地步的世界,而仍屹立不溃,谁能面对这个局面而说:“即使如此,没有关系!”,谁才有以政治为志业的“使命与召唤”。
“当一个政权或政党,把研究对象或职业的法规强加于学术之上,如果它把某些人或国家排斥于学术界之外,如果它甚至为属于实验或理性思考的争辩作仲裁,那么,我们便不能简单地老生常谈地说,这是团体对个人的压迫。这是一个政治团体不正当地干预一个精神团体的活动。换句话说,这就是极权主义、是其根源。极权主义最可怕的发明,就是一党或有时一人的专横意愿,竟支配了人所创造的所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