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快过完了,该收收心准备放寒假了(家长必看)

                      【1】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

眼睛又一睁一闭,一个暑假就过去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暑假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感觉还没开始就已经快结束了。

而开学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还没有开学,孩子们已经在盼寒假……

但是暑假收心不到位,开学一定会落后!

赶紧抓住暑假的小尾巴,让孩子们在开学前,把放飞的心收回来吧,让孩子们进入新学期时不再是散漫的状态而是精神饱满积极向上的状态!

                          【2】

暑假快结束了,问个直击孩子心灵的问题,暑假作业写完了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既然俩月多,不如再拖拖。

你若发奋写作业,

便是开学前一天。

这恐怕是我们绝大部分孩子的真实写照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多学生都有一个特殊技能,那就是能把暑假作业一天写完,可这个技能要开学前一天才能启动。

可想而知,这样的高效率下的作业质量……

因此,提醒家长及早地督促孩子合理安排开学前的这段时间,复习旧知,及时查缺补漏,高质量地完成暑假作业。

                        【3】

新学期开学后,老师总会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都是早上犯困,晚上精神,甚至听课困,写作业困,学习时总是在回味假期的美好时光。

为什么呢?因为暑假期间,孩子们总是这种状态:

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后才会懊悔地想:哎,今天又玩了一天,又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然后就会诚恳地下决心:我明天一定要早起,要好好学习。

结果第二天一觉睡到自然醒时都八九十来点啦,慢慢悠悠吃完早饭,还早,先玩会儿手机。

哇!中午了!

先睡个午觉吧!

睡醒之后,却想到今天还没看电视呢……

哇!半夜十二点了!

躺在床上又会诚恳地下决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及早地调整作息时间,就餐时间,学习时间等,循序渐进地调整到上学时候的正常状态,更要逐渐减少玩手机和看电视的时间,要不然,开学后,孩子会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不然等他进入学习状态了,都该月考了,可以说是一步慢,步步慢!学习成绩肯定跟提前调整好学习状态的孩子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4】

暑假里,孩子们要么跟着家长到处去玩耍,要么宅在家里玩手机或看电视,如果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开学,孩子一下从疯玩的状态转换到上课学习的状态,就好比骤然把一匹野马关进马厩,孩子很容易得“开学综合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从现在开始,家长要逐渐减少孩子的娱乐活动,每天逐渐给孩子安排多一点的学习任务,让孩子把花在玩乐上的时间逐渐转移到学习上来,让孩子多看书,多写字,多运动,把孩子玩飞了的心慢慢收回来。

                          【5】

在开学前的这几天里,孩子可以回顾复习一下上学期的主要知识内容,当然也可以提前预习新学期的教材,这样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

当然也可读读孩子感兴趣的书籍,或者练练字。

不管怎样调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只是为了开学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没有不谢的花,没有不落的日,没有不停的时光,没有永久的假期。

开学日子渐渐逼近,愿孩子们收一收飞扬的心,重整旗鼓壮雄心,取得蒸蒸日上的好成绩!

写在最后的话:

因为是刚刚注册的简书,就先把自己公众号“学习型家长加油站”里的文章先发一篇吧,万事开头难,希望自己能慢慢坚持慢慢摸索,且行且珍惜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511评论 2 14
  • 文709班学生 整理/殷德静 今天我班学生以《我的新学期计划》为题,展开思考,并在家庭内进行讨论,形成书面文字,现...
    殷德静阅读 699评论 0 1
  • 人生就是这样,当你想放弃的时候又会给你希望,当你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就会让你开始质疑,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们之间最大的障...
    九柒97阅读 227评论 0 0
  • Python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脚本语言,而且功能非常强大,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比如爬虫、网络工具、科学计算、树莓派、...
    疯狂的技术宅阅读 335评论 0 0
  • 假设幸福指数的最大值是10,最小值是1,你认为你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如果你选的幸福指数大于等于5,说明你对现有的工...
    思考琦阅读 374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