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三月
听说一则关于手机的小故事,女朋友撒娇的问,“亲爱的,你爱我吗?”男友对着正要冲关的游戏喊了声“爱”。女友又问,“你爱我为什么都不看我一眼?”男友说了句“我爱你,但我更爱我的手机。”
故事虽然简单,映射出当下过度对手机依赖的现象却不简单。
01.低头族,何时能够抬起头?
低头族,是指如今在地铁、公交车里那些个个都作“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的人。他们低着头是一种共同的特征,他们的视线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
记不起是从哪一天起,手机已经成为人人最亲密的伴侣。起床的第一眼是它,睡觉的最后一眼还是它。
随着大量快餐式信息的涌入,手机俨然成为了我们和世界想联系的重要工具,或者说超越了工具的存在。
前几天喜提热搜的一个奇葩案例是讲说中学的一个男孩,为了能够上网打游戏,以自己能通晓神灵为由拒绝上学。这样的事情无独有偶,时常会爆出几岁儿童重金打赏主播等等事件。
网页、公众号的多方面内容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当看手机已经成为了习惯,过分依赖智能化,会注意力不集中。更加愿意沉浸在虚拟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自然交流显得日渐缺失。
02.低头族失去了什么
如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很容易引起颈椎问题,而且很多人还是典型的夜猫子,他们喜欢在黑暗中观看手机,这易造成视觉疲劳。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眼睛会干涩疼痛,长此以往,更会增加患近视的几率。
朋友难得聚会,寒暄的话还没说几句,大家就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了。著名美食评论家沈宏非在博客中不无戏谑地写道:“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之后,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
很常见的现象是,饭菜上桌赶紧拍几张照片然后经过美颜滤镜成功登录朋友圈,关注点不是和朋友的叙旧而是这条朋友圈能为自己赢得多少点赞。
家里原本是最亲近的地方。现在在人人手机控的大环境下,除了吃饭和家人聊几句外,基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
钱钟书曾说过“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交瘁。”而网络使流言的传播瞬间直达每个人,这样的中伤难以痊愈。
朋友阿弥是一个十足的手机控。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手机在它那么短暂的生命中都为我服务,那我必须要宠爱它啊。”这话好像也没错,反正一时我实在找不到可以反驳他的词汇。
可就是这个宠爱手机没上限的阿弥有一天突然宣布,每天远离手机3小时。后来问他原因,是因为他目睹了一场事故,起因就是过马路时只顾看手机误闯红灯被过路的车撞飞了好远。那一刻他突然觉得,每天应该给自己一些空间。
手机本身没有错,过度的沉迷却可以使我们失去很多我们生命中珍贵的体验。
03.寻找一个真正的自己
最近出台了许多的综艺节目,像《向往的生活》、《野生厨房》等等都推崇人们离开数字化的大城市到原生的乡村、山林去享受最本真的快乐。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我们放弃现有的生活,而是希望我们可以在匆忙中给自己心灵寻找一片净土。有的人选择旅行、有的人选择写作、也有的人选择一些自己曾经不敢去做的极限挑战。
在繁忙中放下手机,认真的倾听一次自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