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然回首,不经意间,已经在简书上码了20万字,收获4000个赞,1.3K粉丝,这是2017年上半年给自己交出的最好答卷。
回顾从简书注册,写下第一个字,到现在的20万字,磕磕碰碰地走过半年时间,感慨颇多。
1、动笔,是一切成就的因
每每看到周边“别人”的成就,总会心生羡慕嫉妒恨。
在简书平台,成为签约作者,是无数写友的梦想。
我也一样,尤其刚开始接触简书,看到签约作者的文章一经发表,阅读量和点赞量就嗖嗖嗖地飙,总想着自己也能有这样的影响力该多好。
然而,走过这半年,当自己开始动笔,才明白,光靠“想”无法让你达到任何境界,唯有不断地“写”,才是成其一切的法宝。
曾经参加过两期21天的日更群,在这21天里,搜肠刮肚地想素材,没日没夜地挑灯夜读,信马由缰地用心码字。
说实话,在那最苦逼的21天,也是自己成长最快的日子。文章最后附上的热门文章,几乎都在那段时间里出炉。
写写写,才能练就你灵活的大脑和流畅的笔力。
2、阅读,是写作最好的帮手
每一个过来人都会告诉你:没有足够的输入,就难有优质的输出。
在写作的初期,之所以选择读书笔记作为自己写作方向,实在是觉得自己的视野太狭隘,想用写读书笔记的办法逼着自己去看书。
当然,看书,如果只是单纯了解字面内容,对写作也没多大用,还需深入思考作者背后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技巧,才能对写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于是开始一边翻书,一边先做手工笔记。每看完一本书,最少能有3页以上的手工笔记,内容包括好词好句摘抄,思维导图制作。
补充几句关于做笔记的方法,其一,强烈推荐奥野宣之的葱鲔(wei)笔记法,也就是抄一句书中原话,下面写一句自己的理解;其二,笔记本强烈推荐方格笔记本,具体内容可以参考文末的热文推荐。
待整本书看完,看着笔记本,再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书本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成为一篇读书笔记文章。
这样的读书过程,对于写作帮助非常大,首先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迅速把握文章的脉络;第二,每每文章中出现的美词美句,被摘抄在笔记本里,想用随时可取;第三,就是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总结和思考能力。
用心地阅读,让我收获很多,看完《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这本书写的读书笔记,第一次让自己的文章阅读量过万;看完《如何阅读一本书》写的两篇文章,点赞数500+;看完《从创意到畅销书》,让我在看电影中学会思考,编剧是如何让电影情节跌宕起伏。
3、坚持,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关于坚持这事,因为最近半个月没写文章,体会特别深。
因为接受了一份新工作的原因,实在没有精力思考写作的事,到前天再次动笔,那种生涩感,那种无序感,大家可以从上一篇文章中轻易看出。
刀不用,会生锈;文笔不用,则会僵硬。
所以,想要笔下生花,请千万不要停笔!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悄然流逝,文章在一字一句中慢慢堆叠。
我愿伴着时光,手握纸笔,继续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遨游,你呢?
End.
我是幸容,感谢您的阅读!
往期人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