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泾川依托“西王母故里”的金子招牌,每年前来祭祖旅游的大陆及港澳台游客越来越多,为了让大都市的人群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泾川县各乡镇近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修建了农事活动民俗大观园、农耕文化体验园等,还保留了农村的原始风味,在窑洞外设农家流水席。(据中新网)
对此,按当地人的说法,就是一种“土得掉渣”的文化,何谓“土得掉渣”,没有包装,也没有加工,是朴实的,并且也是纯真的,更是老百姓自己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正是因为土,当地人就没有发现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正因这土,让一般人似乎瞧不起;正因为土,大家不会觉得其有文化,有内涵,有吸引力。
事实上,对于一个地方的传统也好,还是民俗也罢,或者说是乡俗来说,一般人觉得其没有文化,或者不会有文化的内涵,但有时候,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甚至是乡俗,都有它的文化力,更它的文化内涵,对于如今人们所追求的也是一种乡村游,更是朴实无华的那些文化,而且要将其放在全局之下,让大家来评判,让游客来评价,更让游客的脚步来投票,看其是不是有文化,就表现出了巨大的威力,更大的文化内涵。
其实,一个地方人们生活的提升,幸福指数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地方的文化支撑,地方文化也是特色文化,不管它是不是土,或者说是俗,但对于外人看来,更是有文化,也有吸引力。
当然,文化也是生产力,文化更是吸引力,文化而且也会助推经济,但这样的文化也不一定就是“高大上”,也不一定都是精品文化,更不可能是大家需要的文化。
就说泾川县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游来说,那些文化看上去“土得掉渣”,在村民眼里,就在自己身边,没有价值,但在外人看来,就不同了,或许它们表现出的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文化,这些正好是人民所需要的文化,也是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更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正是这样的文化,助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推动了泾川旅游事业的腾飞。
“土得掉渣”其实不是土,而是漂亮,更是美丽,而且也是文化的生产力,带来的是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带来的是乡村文化事业的提升,更是让村民有了幸福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