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十日谈》我们知道,它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薄伽丘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它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十个男女聚在一起避难,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主要表达了解放天性和对自由的渴望。
而帕索里尼改编的电影《十日谈》,是一部颠覆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
他采用通俗化手法,用业余演员来出演,从书中找出8个具有代表的故事拍成电影,在当时引起了争议,尤其是因为帕索里尼所标志性的裸露镜头,而被人称为“色情三部曲”之一。
其实,《十日谈》与《坎特伯雷故事集》和《一千零一夜》,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生命三部曲”。
影片《十日谈》荣获了林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豆瓣评分7.5分,个人觉得略低,影片通俗、有趣,真实、荒诞,极具一种原生的力量和讽刺意味,不失为一部高超的讽刺喜剧!
电影中的八个故事,奇葩、幽默、感人......各具特色。
其中,有被美色和热情所迷惑的富家青年。
他被一个妇人以认亲的方式而骗光了钱,之后,又被人利用去盗墓,却意外获得了一枚宝石戒指。
有偷情的女人险些被归来的丈夫发现,而让情人躲入了酒桶。
谁知丈夫带人买酒桶,她心生一计,谎称有个人愿意出更高的价钱买酒桶,而他正在酒桶那边看酒桶。就这样把丈夫骗进酒桶,最后竟然就在酒桶旁边和情人偷情....
有听了修女犯戒的故事而色心萌动,装作哑巴混入修道院做园丁的青年。
他如愿和修女发生了关系,却因无法承受太多的修女而开口说话,被当作神迹成为了“上帝”,上演了修女也疯狂。
有会变法术的神父。
他在一个穷汉家过夜,调侃自己可以把母马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陪他睡。
从而,被穷汉老婆恳求变成母马补贴家用,他因色而上阵,让她脱完了衣服,他贴在她身上装作施法,最终,被穷汉阻挠。
“饥渴”的修女、色心大发的神父,告诉我们有时候禁欲可能带来更强的欲望。
有苦于相思不想为爱而死的相爱男女。
他们在女方的阳台约会,并发生了关系而被女方父亲发现。
他表面上很生气,而心里很高兴,因为该男生的家里更有钱。
有陷入爱河的一对男女的爱情悲剧。
因为男方是仆人,而被女方的哥哥设计杀害。
女孩被男孩托梦告知了被埋葬的地点,她将他的头颅带回了家中。
埋在花盆里,终日用眼泪、玫瑰水来灌溉......
有一个在外讨债的恶棍,得了恶疾,濒临死亡。
临死前他请求人找来了当地最好的神父,用谎言欺骗神父。
被神父当作圣人,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受到全城人的尊重。
有住在一起的两个小伙,同时和菜场的妇人想好,一个纵欲而亡,一个内心惶恐。
死去的同伴应要求告诉另外一人天堂的样子,告知他享受肉体欢愉不会受惩罚下地狱,解开了他的心扉.......
这些中世纪的男女,有的在束缚中爆发,有的没有顾忌,都在真实地享受着生命,在他们身上展现了人性内部的复杂。
如果,只能在这些故事里看到情色那倒是有点对不起帕索里尼了。
首先,性本身就是最真实的一种存在。
其次,在帕索里尼看来,身体始终具有革命性,而性是其重要形式和表达。
生命三部曲,探讨的是生命本身,意在挣脱对束缚和欲望,释放生命本真的热情,让人回归人本身。
除了这八个故事之外,中间还穿插着由导演帕索里尼本人扮演的画家乔托,和同伴们在教堂画壁画的场景。
影片结尾,壁画按照要求完成了。
可乔托却只顾自地说道:“如果对艺术品的梦想要比创作更美好,那为什么要去创造它呢?”
或许在创作者看来,壁画是按照教会的意思完成的工作,而并非根据自己内心所想所思,用生命的渴望去创造的作品,就无法成为他心中完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