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想要放弃或者得过且过的时候,最怕从别人口中听到那个意气风发满怀梦想的自己。我们才发现,一个人面对自己时竟然也可以无地自容。不过这也会成为我们重新上路的动力,把那个充满信念的自己从麻木的躯壳中唤醒,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于是,主人公哈罗德找到了自己非要徒步的理由。他的老朋友奎妮还在等他,他必须要兑现自己的诺言。穿着一双布鞋徒步627公里,看见另一个自己。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次朝圣呢,我们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一生中被各种各样的角色包围着,试图做更好的自己,其实,发现自我,接受真实的样子,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事情。
这本书让我想到自己是如此幸运,还拥有那么多的时光可以尽力完成自己的梦想,还有那么多的机会可以弥补曾经的遗憾,所以,生命诚可贵,相信价更高。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信念的力量,相信自己的潜力。
通过这本书,又想到高中时读过的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和《一个人的朝圣》一样,也是一个勾勒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阿富汗故事,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由于阿米尔紧张的父子关系以及当时社会观念的压制,阿米尔对哈桑的友谊产生了裂痕。在一场风筝大赛后,阿米尔残忍地背叛了哈桑,并逼走了他,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流亡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
其实,不止哈罗德,也不止阿米尔,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背叛和救赎的英雄之旅,不同的人我们所在的旅途的阶段而已。我们都会在年少无知的时候做一些错事,可能要等到很久以后才会想到要弥补,可以时光荏苒,人生中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挽回的,所以有的人能够救赎成功,就像阿米尔成功解救了哈桑的儿子,也有的人没有能够救赎成功,就像奎妮死在了哈罗德奔向她的路上。但无论结果怎样,问心无愧就好,至少哈罗德能够在回程之后重新认识自己,打开那些不敢触碰的心结,去重新做自己,然后勇敢的爱和生活。
希望自己能够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能够像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一样:人的一生应当这样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生命力,都已经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希望自己能够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像女神杨绛先生一样,活的有血有肉,死的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