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周末跟小伙伴一起吃饭,聊起工作的事情,他说明天又是星期一啊,然后突然来了句“花呗是我起床工作的动力”。
我们笑了,然后又觉得很无奈。
他说每次打电话回家妈妈都要问他还有没有钱啊,担心他实习的工资不够用,他总是说“有啊你们不用转给我了”。挂掉电话后,他想起支付宝花呗上的数字,叹了口气。
大二的时候他分期买了一部最新的iPhone,分了12期还了一年终于还清了。后来iPhone不断地推新。他说其实原来那部安卓手机也挺好的,不买的话虽然也存不下什么钱,但至少不用活得那么累,每个月都要省生活费去还。
后来有女朋友了,花的钱更多了,吃饭看电影买礼物时不时地出去玩。本来每个月只有1000多的生活费,吃一顿饭就100多,根本就不够用。
他又是那种很想独立的人,除了每个月的生活费,就不会跟家里再要钱了。只好趁周末的时间去兼职,白天做到夜晚。
兼职的钱不多,但勉强还可以维持还每个月的花呗。因为周末时间都花在兼职上了,女朋友一直怨他没时间陪她,为这个吵了几次架。
“我一直都没告诉她我到底还有多少要还的。”
可兼职的钱还是不够用,他开了借呗,也是每个月都要还,本金加利息。借呗还不了就再用其它的分期借钱app,学校楼梯间贴着很多分期借钱小广告,刚开始那些软件会给一定的免费额度吸引人用,后来额度用完了再借就要利息了,基本上是借1000块钱20块的利息。
“现在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以前觉得这种事情是发生在高中政治书和新闻里的,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他看着我无奈地笑了。
可是后来看着数字越来越大,有时睡觉前想到都点慌。现在他每个月都要还,除了以前欠的那些,现在还要考虑付房租。每次一到月底就开始焦虑,看到提醒就要开始想尽办法还了。
后来他说不想大学四年甚至以后毕业工作都是这样一种焦虑状态,有时想想觉得自己挺可笑的,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那些东西,但其实很多东西其实并不是真正地需要。
他很庆幸自己没有陷得更深,下定决心要把那些分期和借的都还清,然后把它们都关掉卸载掉。
“等我还清了到时一定很解气,去他的我以后也可以攒钱了。”他满怀期待地说。
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还清,但是看着他那么有信心的样子,希望他不要再陷进去。
想起另一个小伙伴,他很喜欢到处跑,一到周末就闲不住,在学校待两个星期不出去会觉得像被囚禁几十年的那种,他说:“如果世界是一片汪洋,我的生命就是浪。”
但无奈年轻穷,分期买了一辆山地车。从此一有时间就往外骑,感受自然的风和汽车的尾气。
过了一年时间,好不容易把山地车的钱还清,他说附近能跑的地方都跑了,就连省外也去过了,他想走得更远。
他没有去川藏318,没有去环青海湖,没有去环台湾。没有去骑行。他买了特价机票,逃了一个星期的课,一个人跑到青岛去,在海边待了三天,真的是去浪的,又跑到扬州去吃炒饭。最后到南京坐火车,硬座颠了二十几个小时终于回到广州,回来还特开心,一点不觉得累。
然后他说这个月的生活费也浪完了,不仅如此,还欠花呗钱。
“就算这样,下次我还是会去的。”他觉得有一本书的名字特别适合他——《不去会死》。
穷但是追求自由,两个小伙伴都是这样的,一个看起来追求物质上的形态自由,另一个追求精神体验上的自由。
可是为了那份暂时的享受体验他们在未来的日子不得不付出更大的时间精力去偿还。
我们年轻而且穷,想要的很多,不想要单调的贫瘠生活,渴望独立的自由。可是恰恰为了那些欲望我们失去了自由,让自己陷入一种艰难的境地,在沼泽里不断地安慰自己我可以走出去,我不会被这个地方吞没的。有些人艰难地走了出来,另一些人陷得更深。
我们用着“花呗”用着“白条”用一些分期付款app买最新的iPhone、买昂贵的名牌衣服和手表,用各种物质填充起自己。
夜深人静时突然发现自己过得其实很糟,并不像表面那么光鲜。在心里悄悄地问自己花光工资买的那些东西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值得付出青春的代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如何取舍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但是我们并不鼓励说为了暂时的自由提前消费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这样会让人失去更大的自由。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过得更好,有时也会羡慕那些自己做不到的生活方式并想尽办法去靠近。认清和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可是我们应该想想什么样的生活值得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