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们的性格,通常我们习惯简单粗暴地分为内外向两种,并且误以为外向比内向更好。甚至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内向性格充满忧虑,希望能够及早加以纠正,以免影响他们的未来。
但其实对于内外向性格,我们普遍存在着两种误解。
误解一:通过外在表现判断人的性格
当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时,通常都会通过他的外在表现来看。比如,一个人特别喜欢情绪外露,乐于和人聊天,我们就觉得他是外向型;而一个人沉默寡言,不喜欢交际,我们就会判断他是内向型。但实际上,这样的判断可能并不一定准确。
第一次提出内外向性格的,是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同时他还指出:划分一个人性格的标准不是他的外在表现,而是取决于他获取心理能量的来源。也就是说:需要从外部获取心理能量的人才是外向型的人,而需要从内在获取心理能量的人就是内向型的人。
按照这个标准,我们发现:有时候一个人虽然活泼开朗,很会交际,表现更像是一个外向的人。但是他却需要一个人独处才能恢复精力(比如:一个人发呆、看书,或者听听音乐,泡泡澡……),那么这个人归根结底其实是个内向的人。而有的人可能很喜欢一个人长时间的独处,看起来好像是个内向的人,但是当他感觉累的时候,却喜欢扎进人堆里,并且能够在与别人的交往当中获得能量,那么他归根到底就是个外向的人。
荣格的这种界定方法,后来被一个叫弗纳姆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
当时,弗纳姆把根据荣格的界定标准划分好了的内向型和外向型的两组人,放在一起参加考试,并在考试的过程中,播放各种声音,比如嘈杂的人声或者音乐声来模拟社交气氛,而且声音越来越大。
原本这些人的成绩是差不多的,但受到声音的影响,内向的人成绩更差,而外向的人却取得了好的成绩,这说明内向的人会因此消耗能量,影响考试成绩,而外向的人却从社交氛围中汲取了能量,获得了良好的成绩。
所以,请记住:外向型的人是通过社交来获取能量,但对于内向的人来说,社交则会消耗他们的能量。现在,请根据获取能量的途径来重新认识一下自己吧,看看你到底是内向型的人还是外向型的人。
误解二:内向性格不太好,但外向性格很好
很多人都会“一刀切”地以为:内向是消极的,容易没朋友,而外向是积极的,会有很多朋友。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其实,内向或外向只是一个人多种性格特质当中的一个,除此之外,人们还会有很多其他特征,比如内向的人也会有乐观、温暖,或者虚伪、自私的特质,而外向型的人也会有热情、亲切,或者浮躁、鲁莽的特质。
因此一个人无论内向还是外向,他给别人什么样的感觉,关键要看内向和外向是与哪些性格特质组合的了。
著名的股神巴菲特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从小喜欢一个人在家里呆着,能为了拼一个火车模型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而不觉得厌烦。
关于投资,巴菲特曾经说,成功的秘诀跟智商没有关系,最紧要的是抑制自身的冲动。只有抑制了冲动,才能谨慎地评估风险,做出正确的批判。这正就是内向与谨慎相加而成就的一种投资风格,对于像巴菲特这样的内向者,恐怕谁也不能指责他的内向是消极的吧?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躲开那些负能量的人,因为他们太爱抱怨,会影响团队的士气,以及他人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外露的人,很多都是通过与他人的交谈获得了心理能量,属于性格外向者。
这时候外向与悲观相加,反而放大了消极影响,而不再是积极可取的了。
今天,我们了解了人们过往对于内外向性格的两大误解,这将使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别人,不再“一刀切”地做出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