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在你身边,就有这样的90后。
1
上课只为考试不挂科而记笔记,下课了,赶紧回到寝室把早晨为了应付检查而叠好的被子放下来,舒舒服服得躺在床上,跟隔壁寝室要去上课的同学说,嘻嘻嘻,我们没课了,终于能睡觉了。”
更甚者,有时候,早晨6点多不爱起床,索性就不去上课了一觉睡到中午。
别人找他们学习,不去。找他们打工,不去。找他们发现好玩的新鲜事儿,不去。给的理由是什么呢?做这些有什么意义么?我就是想混个毕业证罢了。
等到毕业了,直接回家,听爸妈安排,找了个工作,工资不高也不低,能养活自己,偶尔爸妈赞助一些买点小奢侈品,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也没什么事情,觉着累了一天,躺一会吧,玩个游戏,追个剧。至于学习,运动,都离他们好遥远。
别人会问什么不做?他们只是回答:“做这些干嘛?我又不怎么怎么样,有这个时间不如去吃顿饭,去玩个游戏…等等”
2
没错,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情形,这种现象是我们当代很多90后年轻人现实的照。
而这时,在网络中就有人为这些90后总结出一个字“丧“渐渐地又演变为:“丧文化”。
权威度娘也是这么解释的:指一些90后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跟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难以自拔的活着,他们丧失心智…(后面有点邪乎不讲了)像生化危机中行尸走肉一样麻木的生活着。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没接触到这个名词前,我经常性听到周围如我一样大的同龄朋友,讲一些不是让人很开心的事,总之就是大家都没有目标了,毕了业之后,那股心气儿更加不复存在。
我其实是很惊讶的,即使我的工作也很平淡,但是业余生活一点都不无聊啊,反而下了班去读书,上课,健身等这些业余爱好填满了我的生活,想着这才是一天的开始。
可是,我最近经历了一些特别不好的事情,然后,那段日子,一蹶不振,不想积极,不想上进,不想正能量,只想着每天下班回家什么都不做,想躺在床上,因为我心里觉着,心情不好,我就该这样,这种状态真是直击心灵。
能想象出来过了一个月后我变成了怎样么?由于那段时间作息不规律,既不运动又不早睡看书,成天很晚休息,白天没精神。就这样,不出一个月,头发掉了很多,额头,脸,淋巴结上起了很多包,每天头都是昏昏沉沉的。某天,我照镜子,心里想:“天啊,真特么可怕”。这一切,都源于我最近很“丧”。
3
后来我一直在反思,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过着积极向上的生活?后来“丧“的源头在哪里?
我开始回忆起没经历那些事儿之前,我也是毕业回了家,可是我总是想离开家,去外面陌生城市开阔我的眼界,爸妈当然是不同意,因为他们就我这一个孩子。
小时候就是温室的花朵,长大了怎么舍得放我出去。于是我开始学习,暗自努力,把我能学到的技能都加在身上,我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后来,经历了一系列不好事,这个目标仿佛顷刻之间模糊了,我不再去想着要出去看,在家呆着算了,于是我就越发颓废。而如我一般的90后他们的丧又来源于哪里呢?
我们这一代90后被称为孤独的一代,因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父母们溺爱我们,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都没吃过苦,与其怕我们吃苦,倒不如他们拼死累活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
我们想去外地工作或者自己找工作,可他们并不认可我们的工作能力,认为出去了独自一人就是吃苦,就是不幸福,自己找的工作就是骗人的。他们总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灌输着他们60 70后的思想。
在他们眼中:“与其在外面吃苦,不如在家好好的生活,在一线城市赚1万元,不如在家赚2000元,自己找的工作每天东奔西跑,不如他们找的早八晚五”
久而久之,被这些思想熏染的90后们,选择听从父母的建议,在他们的安排下赚着不多不少的工资,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也就没了学习新知识和确立目标的欲望了。
(当然了这么说并不包括父母给他们在家里提供平台,他们也很努力发展的90后。)
4
今年,我看了为庆祝TFboys正式出道五年,于8月24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演唱会。
TFBOYS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似乎只有《青春修炼手册》但是什么让人们对他们追捧热度只增不减?答案:是他们良好的形象,以及形象背后映射出的积极,向上,有目标和正能量。不少人会拿他们和当年的小虎队相比,我想在影响力上他们已经超越了小虎队。不仅如此,他们更是突破了青少年追星的障碍,直接成为让家长们放心的青春偶像。因为在他们身上,除了偶像光环,我想最能让人感受到的则是在他们身上新一代年轻人的精气神儿。和带给青少年阻击“丧文化“的良好状态。
那到了我们90后这该怎么办呢?除了迷TFBOYS,再明确个目标,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没事儿多吃点苦。多折腾折腾,也许就跳出“丧文化“了呢~
过多的鸡汤我就不说了,观点已经为大家指出,偶像也为大家寻出,至于怎么办,还是得看你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