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俱乐部,每周有进步。我是罗胖,罗振宇。
欢迎收看由中国联通独家冠名的第二季启发俱乐部。今晚的活动也在联通手机营业厅APP、联通沃视频APP同步直播,感谢中国联通的大力支持。
过去两周,我都生活在一种巨大的恐慌之中。
第一周,恐慌的是,这个票卖不掉。毕竟,启发俱乐部第一次来上海这么大的码头,而且是这么大的场子,800人。顺便说一句,下一场,我们将回到北京,华贸北广场的得到学习中心,你可以在直播区的边看边买预订下一场的门票了。
第二周,恐慌的是,你们来了,脱不花还请来了各种重量级嘉宾,演砸了可怎么办?
你看,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谈恋爱,也无非是这两种焦虑。一是怕对方不来,二是怕自己配不上对方。
自古人心隔肚皮。只要我们面对他人,怎么判断对方的行动意愿和趣味偏好?这就是我们的难题。如果再有更深的想法,想说服别人,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这就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了。
你可能知道,得到刚刚推出了“企业服务”,也就是从2C的销售,转向了2B的销售。这一转,不得了,怎么说服一个个具体的人,还真成了我们的难题。我最近琢磨来琢磨去,有点心得,借今天的启发俱乐部,向您做个报告。
1.说服一个人,有哪些方法?
怎么说服一个人?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办法,无非是威逼和利诱:用硬的手法往这边拽,或者用软的诱惑往这边吸引。
这种手法很有用,比如,我说服我家两个四岁的孩子上幼儿园,就是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但是,一旦超过这个范围,作用就有限。比如,那天就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拆开一看,说“我有办法让你的公司迅速超过阿里巴巴。如果想知道答案,你给我打这个电话。”
你看,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他试图秀的肌肉也不可谓不强,但是你猜,我后来有没有给他打这个电话?
在现实中,威逼和利诱的作用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小得多。
那还有什么招儿呢?我们中国人有一个绝活,就是:和稀泥。下面这组词你应该很熟悉:
大过年的、人都死了、来都来了、都不容易、还是孩子、岁数大了、为了你好、习惯就好。 所谓“中国人的八大宽容”。
这些话术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威逼利诱都没有什么效果的情况下,调用社会压力来说服对方。
当然,你懂的,当熟人社会演进到陌生人社会时候,这一招也不如原来管用,不买账的人越来越多。
那还有什么办法说服他人呢?还有一个更牛的办法,就是从心理学出发,把人性研究透,利用人性中的“贪嗔痴慢疑、奸馋懒滑坏”来起到说服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助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塞勒就写出了这么一本名著。
电子书
助推:如何做出有关健康、财富与幸福的最佳决策
什么事情我们做起来既耗时又费心?是做出大大小小的决策。但是,我们往往深陷难以计数的偏见和非理性中,做出荒谬的判断。通过本书,你将了解什么是助推,以及助推如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会员免费 13.99得到贝
试读
典型的例子:一个学校的自助餐厅,要想让学生少吃点甜食,就把健康食品放在一伸手就够得着的地方,把甜食放在高一点的位置,真的就有用。这是利用大家的懒。
再比如,捐献器官,是默认不捐献,你要点一下鼠标或者画一个勾,才能确认捐献,还是反过来,默认捐献,你要点一下鼠标或者画一个勾,才能确认不捐献。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差距极大。这是利用大家要做正确的事的心理。
再比如,要想劝大家接种疫苗,你不用反复宣传疫苗的作用,你就直接说,今天下午几点几分在哪里接种疫苗,然后给出一个去那里的路线图,去的人真的就增多。这是利用大家服从权威的心理。
再比如,你想让人遵守诺言,你就真的让他写下来,签上自己的名字,他遵守诺言的概率真的就上升。这是利用人爱惜羽毛的心理。
好了,不多举例子了。总之,助推,或者说行为经济学的原理,就是假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后利用这个心理来达成说服他的目的。
这也符合我们的常识:一个人越成熟,对人性的理解就越深刻,越能做到将心比心,行走江湖就越顺利。
2.你面对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网络?
也许你听到这里,心里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满满的套路啊。但是没办法,一家互联网公司花那么多高薪,养那么多设计师、产品经理,是干什么的?我们普通人是逃不过这些套路的。
所以,咱们不用从道德上觉得有什么不适感,我们只问一个问题:这真的就是说服的最高境界了吗?至少,我知道,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套路并不是真管用。
说一个最近我自己经历的事。就在最近,有一家挺大的企业,找我们认识的一位老师去讲课。我就说,大家这么熟,我给你出一个主意。这位老师啊,最近刚出了一本书,正在被出版社领着到处搞签售活动。这样,你干脆在你们公司办一个他的新书签售活动,他肯定愿意来,来了也肯定得讲讲。这样呢,你买他几百本书,比讲课费便宜多了。老师也有面子,你们也省了预算。
各位想想,我这个主意是不是很天才,帮了两边的大忙。是不是对人性已经洞察入微?是不是已经做到了这“将心比心”四个字?
结果,对方一听就摇头,说不行不行。签售不能搞。在企业组织里面,你别看我们是民营企业,推荐一本书,那也是老大的特权,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我们还是出讲课费吧。
这件事让我琢磨了好久。我们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人,其实我们面对的是他的整个社会网络,以及网络中的挑战和规则。
我们再理解对面的这个人,再能将心比心,我们只要不身在他的网络中,我们还是不知道怎么说服他。
而且,这个网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3.城堡的楼梯为什么是顺时针的?
最近看到一个冷知识,为什么欧洲城堡的旋转楼梯都是顺时针螺旋上升的?
答案是,城堡本质上是一个防御工事,所以,在设计上就要考虑到军事需要。如果敌人攻进了城堡,那城堡的主人就要往上层退守,守方在上,攻方在下,是这么个局势。而大多数人都是右撇子,右手拿武器。那你想想看:楼梯设计得很窄,而且是顺时针旋转的,防守方在上方打击下方,挥动武器就更自如;而进攻方是自下往上,就很不方便。只要是人设计的东西,从来都是为了人在某个场景下使用它的便利。只不过,有些设计的场景消失了,我们不再理解它为什么那样设计而已。
你看,我们只能单摆浮搁地看到一个几百年前的楼梯,我们很难想象使用它的真实场景,也就是不能知道它所处的那个网络,我们就理解不了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
4.你知道扁担的来历吗?
最近看到项飙的一个访谈,他谈到一个现象,在欧洲历史上不存在扁担这个东西。对啊,我们确实在各种电影中、图片中,都看不到欧洲人用扁担的场景。
但是,在中国的农业家庭里,都有扁担。我小时候,家里还有扁担。那为啥呢?说白了,就是欧洲人,即使在中世纪的时候,所有的重活儿也都是由牲口来做的,很少需要人来做。而在中国的农业社会,往往需要用人力来承担很重的搬运工作,那当然就必须得有扁担。继续追问,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最近经常有人谈到的“内卷化”。简单说,就是内部竞争激烈,但是,不产生对外部的扩展和创新。中国历史上就是这样,观念上多子多福,人口增长得很快,所以,人力就变得非常便宜。这就产生两个结果,首先是没有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是用来节省人力的嘛。第二,就是人力要承担非常沉重的工作,这就是扁担的来历啊。
你看,我们看不到它所在的社会网络,甚至理解不了一根小小的扁担,更不要说——说服他人了。
那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必须来念一段广告:
2016年的时候,那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记得特别清楚,中国联通当时出了一款电话卡,叫腾讯王卡,它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流量还多。现在,你能想象吗,这款产品的用户已经超过了2.5亿人,相当于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人在用这个腾讯王卡。
最近,中国联通在给腾讯王卡的用户发福利,只要关注“王卡助手”公众号,回复“周年庆”三个字,就有机会赢取1万元电话费,还能享受7种会员福利。新老用户都可以参与。
你看,我们的客户多好?他们直接告诉我需求,我不用猜,直接念出来就好了。
但是,绝大多数市场中的人,就没有这个运气喽。他们得猜,得摸索,对面这个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他所在的网络给他出了那些难题,构成那些挑战?我怎么说服他接受我的商品、服务和观念?
最近,我有一个小顿悟,就是下面这句话——
所谓“说服”,其实就是帮助对方“清理障碍”。
5.说服和争辩是一回事吗?
所谓说服,就是把他人从固有的路径中拉出来。这个太难了。人人都有“路径依赖”,人人也都有“损失厌恶”,不管你指点的那条路多好,你的道理有多对,你都低估了他陷在现有网络中的深度。
就比如说,你想劝一个人戒烟。你用“吸烟有害健康”的道理说他有用吗?
黄执中讲过一句话,我多次引用过:你眼中的问题,其实是他人的解决方案。
比如,你觉得孩子沉迷游戏,这是个问题。但是你想,在孩子的眼中,这是他没有成就感的解决方案。再比如,你觉得别人抽烟是一个问题。但是在他的人的眼中,抽烟是他无聊的解决方案。理解了这个原理,你就明白,为什么劝人改掉毛病往往是无效的。因为你看到的这个问题拿掉了,就等于是拿掉了对方的解决方案,他要面对他的问题了,他更痛苦,一痛苦,他还是要按照惯性回到他的传统解决方案上来,你眼中的问题又回来了。所以,一个人的建设性,往往体现在:不是纠正看到的问题,而是和要纠正的人一起,面对他所面对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清障”。我们不是在说服他人,我们是在解决他人的问题。这就把轻飘飘的,看起来充满心机、算计和套路的“说服”二字,变成了一个充满诚意和善意的工程。
6.怎样才是真正的说服?
最近看到一个段子,说有一个人一直找不到女朋友。然后他上小学的侄子就对他说了,小叔,明天我们班开家长会,你去吧?我们班主任老师很漂亮,26岁,刚和男朋友分手。开个家长会,咋就能接触老师呢?小侄子就说了,你这么着:家长会五点开始,你迟20分钟进去,就说你是我小叔,我爸妈没空来。等家长会结束,你再去找老师问问,前面20分钟都说了什么。这不就单独接触了吗?理由光明正大吧?然后你就多问点,多聊会儿,这不就拖到7点钟了吗?然后你就说,不好意思耽误老师吃饭,请她吃晚饭。后面的事你就自己努力吧。
这好像是一个求偶套路的段子,甚至干脆就是PUA。但是,这么想就低估了女性的智慧了。这几个步骤,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为班主任老师迈出下一步清理障碍。你迟到20分钟,并不意味着我要跟你多聊一个钟头,多聊一个钟头,也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接受你的邀请吃饭。所有这些套路,不过是让女老师愿意把接触持续下去提供一个理由,帮她清理了障碍而已。她随时能够喊停。
这个段子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人并不需要说服;人需要的是自己迈出每一步的时候,遇到那个障碍,谁替我把它清除掉。从说服一个人到帮他清除障碍,这好像只是一件事换了一个说法,但是你要知道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我们过去熟悉的说服,是一个语言的世界,是一个心机的世界,是一个套路的世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场景。哇!好帅!诸葛亮太能说了,把江东的那些投降派骂得哑口无言。这就是说服的最高境界了吧?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如果在当时江东当权的不是主战派孙权和周瑜,而是投降派张昭,诸葛亮的舌战群儒,恐怕会下场很惨。诸葛亮展示了力量,但是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说服。
你的那些道理,你的那些如刀锋一般尖利的言词,除了伤害人,没有做任何事。我们把说服变成了论辩,论辩变成了吵架,吵架变成了争锋,争锋背后似乎有个输赢。但是,你没有帮别人解决问题,就是我刚才讲的清除障碍。
站在你要说服的人的面前,你不是面对他喷唾沫星子。你是转过身,去看看他视野里的种种疑难、种种顾虑、种种焦灼,一点点帮他把这些东西剥开。这不是一个言词的问题,这变成了行动的问题。这不是心机的问题,这变成了一个工程学问题。我特别喜欢工程学这个词,有个明确的目标,拿出方案把它解决掉,这不是我们这些人最喜欢的行动方式吗?
我们不再把他人看做一个黑箱、一个人性的组合,费劲心机的琢磨他到底咋想的,我用什么办法能够像黑客一样侵入他的系统,把他像木偶一样牵着,按照我的意志往前走。成功了,我们的内心也未必觉得自己多光彩。如果按照清除障碍这个逻辑,再来想说服,我们是在帮他人解决问题,这个心里感受好像就好得多。
7.怎样带着方案做沟通?
最近,脱不花在她的《沟通训练营》里面,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方案力”。
举个她课程里面的例子:约客户吃饭。约了几次,对方都说没时间。但是,我这次来北京一定要见到这位客户。怎么办?
带方案的沟通是这样的,你可以说:“这次来我特别想见到您。知道您时间排得满,不敢占用您的工作时间。您看能不能选一个早上,我陪您在公司附近吃顿早餐?还不方便,那您明天有什么安排,要用车吗?我带车送您一趟,咱们路上聊。”
你看,你都表现得这么有诚意了,对方大概率不会拒绝你。这就叫方案力。给对方提一个要求的同时,给出一个方案。如果你提出的这个目标很难,你甚至要给出多个不能拒绝的方案。
再举一个脱不花课程中的例子。
杨天真,业内知名的经纪人,她就是一个目标感特别强的人。她的艺人在拍摄一部大片的时候,出演的明星都在争C位。杨天真作为其中一位艺人的经纪人,尤其让大家闻风丧胆。因为她的要求特别的多,什么资源都要。但是,当整个片子宣发结束的时候,大家对杨天真的团队是最尊重的。为什么?
因为杨天真每提出一个要求,就会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你听了这个方案以后,觉得有道理,可以实现,就会满足她的要求。
比如,杨天真要求,一定要把自己的艺人放在海报的C位。但另外一位明星也是电影主演,她的票房号召力也很强。怎么办?杨天真的提议是,能不能把海外的C位给我们,让自己的艺人跑一趟海外的宣发。自己的艺人在国际社会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而且她很拼,可以一天之内跑三个欧洲城市,每到一站都配合度极高,这个C位给得心服口服。那你说,杨天真达成目标的原因是强势吗?不是,是因为她给了一个别人无法拒绝的方案。
你看,你之所以敢对他人提一个很高的目标,是因为你为他准备了一个很好的方案。
再举一个例子:这位,苏芒,有名的职场女强人。她当年在时尚集团创办了一个著名的慈善晚宴,要请很多明星。
那么,是诚恳邀请就行了吗?当然不行。因为对方的问题,不是不想来,而是,也许真的就没有时间。
苏芒的办法是,直接赶到片场,用各种办法,甚至是资源交换,替这位明星向导演请好了假。然后,再发出邀请。这就是提供了一个对方问题的解决方案,清理了对方向前迈出一步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