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两天一直霸占首页的《“对不起,我们公司不要二三本大学的学生”》,在评论区看见这样一条,对"抱怨啥呢"以后的文字深有感触:
无论是怎样的原因,经历过高考大洗牌而没有能够进入211/985院校的我们汇聚在了各式各样的不入流的二三本院校,相应的,从大概率而言,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也都是不入流的人。
肯定会有人辩驳,那考的高的也不代表今后就一定厉害啊,抱歉,从整体而言,上一层级院校的学生,日后的前景必定是好于二三本的。
那些什么所谓的"高分低能","某知名高校学生沉迷游戏挂科过多被劝退"等等诸如此类的新闻,不过是拿来哄骗身处鱼塘中的我们:
"你们看,那些好学校的学生也天天打游戏。"
可这种个例可能不过是几十万分之一,更可悲的是,我们只看得见他们玩游戏的一面,未曾看见他们努力的一面。
我们是可能缺视野,缺氛围,但最缺的是什么?是对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会怎样的危机意识。
我有一个不算厉害的985院校的同学,基本上天天晚上都要来个一两盘dota,听起来很不务正业,可实际情况呢,成绩专业前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保个复旦吗。"
我们的目力所及,只有身边在吃喝玩乐的同学,以及其他优异高校同学吃喝玩乐的时光。
前两天咨询浙大一个同专业学霸考研方向相关的问题,我本以为是三言两语解答的问题,结果学霸光一条回复就占满了一整个屏幕。其答案的严密性以及完整性令人咋舌。
而她回复中的一段文字也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可以弄些日常实习,多感受一下,相信很快就会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一个学长在投行里的日常实习,在大三的时候就明确之后...”
当时学霸举的例子时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唉毕竟是浙大的学生,人家还是愿意给实习机会的(潜意识里在往自己的学历背景归咎)
可下一秒我就很惭愧的意识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不是找不到实习,而是根本没有去认真的找实习。
诚然,一些顶尖的公司和行业是存在学历歧视,但也有未设置相关门槛的好企业比如四大,不拿学历筛网申,自己就过得了笔试了吗?
就算过得了笔试,又凭什么认为自己凭那么浅薄的见识和认知水平,能过得了面试呢?
我一度感叹自己学历不行处处受限,其实真正可笑的是在于自己知道学历不行,却还毫无加倍努力的意识。
这跟为什么一定要去北上广深闯一闯其实在本质上是有相通之处的,我在深圳参加线下活动时遇到一位小咖,她评价我所在的城市和深圳这座城市之间的差异说道:“
那里的人们没什么危机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这个社会正在每分每秒的发生惊人的变化,更不会去想要意识到;而深圳这里的人不同,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压力,但也正是如此,他们才会拼命向前。”
想起自己在高中之所以开了一个好头而最终落下马来的原因也正是如此,起初我永远都是拿着隔壁学校的学霸们做榜样和目标,永不满足于本校的排名,才能够不跌出前列;而到了后期因为一些原因收回了这种比较之后,就再也没能够振作回去。
此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最后用dota圈里常打的一个比方作结:借"鱼腩"之意,那些比较弱的队伍,被称作鱼队,而相应的赛区,则是鱼塘。
我们便是身处鱼塘的小小鱼苗了,想游出去吗?
先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鱼塘之外,还有大海的存在吧。
后记:为什么好的企业不给二三本学生机会?没什么,特定时期该付出的努力配不上那样的机会,仅此而已。
是以此文以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