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成人 成才 成功 成长

--再读《爱心与教育》之“我和万同的故事”


2025年3月10日,星期一,多云。

春节前,我囫囵吞枣般地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在交流心得时,我曾讲,下学期要读给学生听。所以,今天下午第三节便兑现自我承诺,给我的学生读“我和万同的故事”。

这之间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李镇西老师的工作日常,也折射出一个好老师的博爱胸襟及对教育、对学生深深的情感。

我时读时停,边注解边观察。学生全神贯注,思想定是起了波澜。于我而言,更是激起内心的涌动,不时地想成人、成才、成功和成长之间的关联,以及作为教育者如何对待学生。

工作中,可能我们也当了不止一回“福尔摩斯”,但好多时候,我们在庆幸“案”被“破获”后便戛然而止,没有进一步深挖细追,没有深层地解剖问题症结所在,只是看到了表象,却忘了根本。一枝一叶总关情,李老师在处理游贤丢失的随身听而直面万同时,没有狠狠的批评,没有重重的说教,而当听到万同说的话后,很随和地像待朋友一样地真诚地平等地询问,而非用权威用命令来让其把随身听带来。当李老师交予游贤时,还专门对他讲,不要对班上任何同学说这件事,否则“小偷”的标签就极有可能被贴上去,一旦被贴下,杀伤力就不是一般的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是极富有哲理性和科学性的。李老师准备进行家访,却不成想万同的名气是如此的大,让其未曾料到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假如不走出去,仅仅在学校,在教室,显然是得不到这些信息的。但如缺失对学生的真心关爱与对每位学生的不放弃之责任心,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放弃真的很容易,很简单,但如此做可能就毁了一个人,至少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甚至是毁了一个家庭。

作为孩子,谁都想有被认可、被尊重的需求,不是吗?刚开学第一周周末的班会课上,学生一致评选万同为班集体做了最多的好事。可任何人或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甚至多面性,他的课堂纪律性实在太差,语文成绩更不理想。当学生在进行选举正式班委时,就把他拉了下来,本有的一点骄傲、一点自信顷刻之间被击碎。生活中万同“如入鲍鱼之室,久而不闻其臭”。家庭生活如此凄惨,在长期处于充满负面因素、不良风气、打骂压抑的环境中逐渐习以为常。当面对母亲责骂时,他真的神情自若,受宠不惊。

现实中,我们在面对“万同”时,很可能会以小映大,看到的全是他的缺点与不足,因为身边都是这样的评价,你看,即便是其妈妈,也对他多是否定,我们也会极自然地给予放弃。可李老师并没有被外界所干扰,所左右。在四周全是黑暗、负面、不屑的环境中,犹如一束光给万同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但,光与周围的势力相比,真的太微弱,不时让万同跌进无底的深渊。   

今天,不少学校尤其四五线的城乡仍以分数为主来评价学生,班会流于形式,没能真正的入心做实,同时家访也很大程度的打着折扣。扪心自问,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走进学生,方可更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这些文字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着我们,也让我更好地看清楚自己。

李老师还要释放更多的光亮,因为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他要把万同拉上来,走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人生大道。

2025年3月13日,星期三,晴。

昨天周二,就两节课,没安排读书任务。

今天上午第四节,我继续给学生讲万同的故事。

李老师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对“万同”的举报,便想狠狠地批评一顿,但很快改变了方略。他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万同也主动举手寻求帮助。经过友好谈话、平等谈话,万同都不敢相信李老师向他做的保证:无论他今后犯多大的错误,绝不会打他,也不会用不文明的语言骂他。

这简直和小学时遇到的一些老师和他的妈妈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李老师在尽最大努力扶持万同心灵中那棵弱小的萌芽。

因为,李老师一直相信他!

还让他自己找“帮助人”,当询问同桌行不行时,李老师说,你自己觉得行就行。最后李老师表达相信从第二天起,万同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开端。

是呀,相信相信的力量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奇迹。

万同,在不断的进步中。李老师还在想着让他对学习产生愉悦感。星期天,他约上万同等一群调皮学生去杜甫草堂游玩,这在以前应该是他从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李老师和他聊起上课听讲。当得知他的真实情况后,先有理解,继而同情,然后跟他建议有选择地听课。把《烈火金刚》送给他之后,又教他认字,真正做到分层施教,因人而异,不是群体性布置一样的任务,使得参差不齐,旱涝不均。当面对其他老师质疑时,李老师依然选择了相信。陶行知曾讲:“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很长一段时间,万同很安静。

说到“帮助人”,我联想到班级学生扩展到如何相处,要真诚,要诚信,要做诤友,不做损友,要学会自我约束,也应及时给好友指出错误,帮其进步,共同成长。

教师这个职业具有其特殊性,特殊在育人。不仅用学识,更重要的是德行。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来阐述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

“万同就这样一直很好的表现下去吗?”我问我的学生,也把悬念留给大家。

2025年3月13日,星期四,阴。

今天阴天,天空没有丁点儿光亮。即便第四节阅读万同离家出走、被昔日“哥们”暴打和考试再次作弊时,仍是灰蒙蒙的世界。

读着文字,感受窗外的天。我自然想到,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都是阳光满地,也会有坎坷,有荆棘,有冰雪,有反复。

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和应对。

当听到万同离家出走了的李老师,骑车穿行于大街小巷,一直寻到深夜11点多。哪怕于短暂的迷糊中仍在梦中寻他。后收到信息马上叫出租车接他,带他吃饭,又沟通他母亲。其中一句话让我更好地理解着作为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崇高与光荣——“万同不仅是你的儿子,也是我的学生,我有责任为他争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到被昔日“哥们”暴打后,万同有两种选择,到底该怎么做?如果引导不好,他必将前功尽弃陷得更深。李老师和大家一起用充满正气和温暖的集体来影响万同。这让我不由得想起温情的大雁。

每当北雁南飞,其队列整齐,且不时变换“一”或“人”字形,这种队形在飞行时可以省力。幼雁和体弱的大雁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飞行在最后的两只雁不时发出有节奏的叫声,与前面的头雁保持沟通。而当某只雁生病或受伤不得不离队时,必定有两只雁自行留下跟随并陪伴它,为它提供帮助,不管雨打风吹,始终不离不弃。直至痊愈,它们才一同追赶前方的队伍,向预定的目的地继续飞翔。

一个人可能走得会快些,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正是集体的关爱和力量无穷的吸引着万同,才使得他决心与以往一刀两断。

这不很好的印证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一句话吗?“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将一个人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说到万同再次作弊,李老师本想给他更严厉的处分,也让我想起自己班内有孩子完不成作业,对其加罚,午饭后在教室写,可几天下来效果寥寥。后读《北风和太阳》,找学生谈心,语调由强变弱,要求由硬变软。又一周,他们由消极怠慢变得积极主动,何尝不是一次成长?

天还是阴沉沉的,又起了风。

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要在孩子内心洒下阳光,让每个孩子都能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2025年3月14日,星期五,阴转小雨。

早晨起床,红彤彤的太阳透过窗户玻璃直射至室内。夜里恍惚中还在和万同对话,看到这光,心里颇感温暖。

上午第四节,我接着读万同的故事。

其实万同也是遇到了光,包括集体汇聚的光,才照亮了他的世界,让他有了温暖,有了信念,有了勇气。

李老师总能抽丝剥茧,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面对作弊,能想到万同也有希望得到好成绩的良好愿望,其背后是美好的上进心,从而为他打开又一扇窗。

李老师再一次有针对性地结合其他任课老师为万同把脉问诊,开出良方——降低要求,增加信心,逐步提高,帮助成长。

可能谁都没能想到,初一学年结束时他的语文考试会得76分。学生听到这,发出惊讶的感叹,脸上满是喜悦与羡慕。

读到此,我给我的学生讲,当一个人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他的阳光。

这句话,我的学生一定会懂,可能有的不是在现在,抑或需更长久的时间。但他们真的一定能懂,我相信。

2005年3月18日 星期二 晴

鼓励与肯定是爱的推动力。有时候,教师一句看似平常的安慰、鼓励的话语,会使孩子的心得到一种快慰的释放,从而充满信心。

李老师一直在把万通向前推动。

这不,准备与各科老师配合起来,让刚入初二的他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并考虑其家庭实际还主动代他提申请,请求学校免去了他的学杂费。

按说,万同应感激、感恩、感谢,以实际行动进行回报。

然而,开学不久,他又犯了一个把校长气得发抖的错误——把刚改造过的田径场,在大雨后给踩出乱七八糟的脚印。

对此,李老师又不厌其烦地开导并给出主意,成力维护学校文明秩序的“纠察小分队”,还询问让其当队长,并配发了标志。一段时间,还真的起了不小的作用。

但逐渐的,好像变了味儿,偏离了航道。还没等李老师去引导,万同又犯了一个大错误,几天后,一张对其予以严重警告处分的通告便贴了出来。

读到这,我的心很沉重,不仅为万同命运的波折,也想起以往自己的初中生活。

二十多年前,刚走上讲台,担任初三毕业班的思政课。学校是我读初中时的母校,自然更多了几分情感。那时各级各段各班数目及人数都较多,一阶段七八个班,一个班百十个学生很正常。加上孩子年龄相对今天要偏大一些,管理起来难度还真不小。于是,有的班主任便专挑一些体格壮、力量大的来协助班级管理。后来,竟发展到有些班长对所谓自认为不听话的学生动手扇耳光、体罚等。好在发现及时,很快学校开会专门解决了此问题。

我们一直在讲,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品德的熏陶。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

我们能一直这样按照初心一直在做并坚持做下去吗?这难道不值得大家深思吗?

反正,李老师是没有放弃,他要投给万通光,要在其内心埋下一颗火种。


2025年3月1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继续和学生聊万童的故事。

当校纪处分前,李老师找过校长,请求最好不要给。但校长的话也不无道理。接下来几天,李老师都没有找他谈心,感觉已经对此束手无策,可又不甘一年多的努力,所以便苦苦思索。自然想到他的第一次处分,由于测试作弊后又作弊,因为并没有再给他处分,致使一直没有再作弊。为什么呢?是源于有全班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要想让万同重拾向上的信心,好像还只有靠班集体力量。

想到就立马行动,当天下午,李老师到万同谈话,并在语文课上当众宣布两个月后的作文考题——《我为万同的进步而高兴》、《我为万同的退步而痛心》,二选一。还有万同的作文题:《我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帮助》。

后来考试结束,全班除万同外的62位学生中,写前者的有48人。

当读到李老师苦思冥想终豁然开朗时,便想,只要我们心中有爱,脚下就一定有路,方法总比困难多,并且这种不图回报的爱是会回流的,是会向四周辐射的。

不是吗?万同的妈妈的回信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而且,万同还主动要求把教室早打扫的任务交他完成。


2025年3月21日 星期五 晴

埋在万同内心的火种一旦被点燃,星星之火便聚炬为阳。

今天的万同,已非昨日之万同。

“我想给他换个名字,叫万不同。”没有读书前,我对学生讲。

作为教师,主要任务是什么呢?应该是唤醒每个沉睡的生命,让其流动着生命的源泉,勃发出生命的激昂。

李老师又开始想出新举措——“报喜单”来帮助万同,让大家共同发现他的优点,使大家对其共同关注,做到正面引导,同时更有效地做到了家校沟通,让他妈妈看到希望,同向而行。

当校长再一次找李老师说万同时,第一感觉是他又犯了啥错误。

然而,这一次却是表扬。

这也让我想到了“霍桑效应”。它指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

这也让我想起,教师是一个蕴神圣于平凡之中的工作,也是一个寄琐碎于日常的职业。教育的神奇正恰恰体现在不为外人道的平凡,教育的美妙也正恰巧反映在不足挂齿的琐碎上;

这也让我想起,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培育未来的希望,塑造人性的伟大使命。需要用心做教育,用爱做人师,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

这也让我想起,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毫无顾忌的说教,而是以身作则的榜样引导、真切的鼓励与信任,以及爱与包容心。

……

能在国旗下讲话,该是多么的骄傲和荣光,也证明了万同有了巨大的自我蜕变。

讲话中,万同回顾了以往,谈到现在,并憧憬着未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当学生了解到,学校为减轻李老师过重的工作负担而免去其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时,同学们是万般不舍,泪花点点。忆往昔,一幕幕挥不去,一场场抹不掉……

这是何等的幸福!这是何等的富有!也正如高尔基所言:“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谁。”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面对学生,李老师不做袖手旁观者,而是带着爱心走向学生,带着童心融入学生,带着感恩之心感化学生,带着火热之心激发学生,带着仁慈之心尊重学生,将闪耀人性之光的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台湾忠信学校创始人高震东先生讲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可以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皆有之的本能,就像老母鸡护雏一般;而若能疼爱他人的孩子,这样的人堪称具有神性的存在。而李老师便是后者。

谁都未曾想到,若干年后没有考上高中且与李老师失去好几年联系的万同突然间以另一种姿态身份出现在老师的面前。

万同不仅穿上了军装,成了“最可爱的人”,而且还准备考军校。

读到这,我的学生满脸都是惊诧之情,确实难以置信。

由此,我更加理解教育是一份需要投入爱心的工作,而这种爱心不仅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也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和美好。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多么的幸运。无疑,万同是幸运的。我们也要让更多的“万同们”因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运。

这样,我们在路上收获的便不仅仅只有孩子们的成长,更有自己灵魂的升华。

再次完整认真的阅读万同的故事,更好地明白了一段话:我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去给治,那他的医术也不会高。医生的医术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帮助了我们,帮我们提高了教育水平。

所以,要感谢所有遇见的学生。

教育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与未来,更关系社会、国家、民族的繁荣与进步。愿我们的学校拥有更多好老师,愿我们的民族涌现更多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

我始终坚信:有爱才能教育,用心方可成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草原上,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引领者 ——商都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艾仁钰纪实 文| 宋然 张耀玄 【编者按】近年来,乌兰...
    宋唐纪录阅读 31评论 0 0
  • 王校长该不该抽中华烟? 这两年,王校长火了!因为开学典礼上,他演讲时遇雨,他的搭档——卢书记默默在身后给他撑起了雨...
    吟啸斋主阅读 39评论 0 0
  • 大连贝壳金普启动!“我来教您防跌倒”第一课走进新城社区 3月5日是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在金普新区文明办支持、...
    a3ff3ee93558阅读 31评论 0 0
  • “怎么还不会?教你几遍了?来,我再给你讲一遍。”对面同事着急地对身旁的小女生喊着。 “来,让我看看,看这次做对了没...
    生活_遇见美好阅读 643评论 0 3
  • 2025.03.20 记录美好三件事 发现生活小确幸 1.上午要到四实小开会,自己开车还担心车多,到那儿不会停车。...
    在水一方198158阅读 43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