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经有一段特别走心的话:为什么要有寒暑假呢,因为老师快要被学生逼疯啦;为什么要有开学呢,因为家长快要被孩子逼疯啦!
这走心网红语一度让我如沐春风——知音呐!一语中的呀!再细想,不对呀,这人群中还有一类特殊的存在——工作时是老师,在校和学生娃儿们斗智斗勇,回家了是亲爸亲妈,跟自家孩子比赛谁更铁齿铜牙,晚上躺床上时腰酸背痛两眼昏花!
诸位看官呐,想想这群夹缝里生长的人,生存环境何其特殊、何其恶劣、何其不易呀!俺,很不幸,很荣幸,就是这夹缝层里的一块砖。
所以,焦虑一直伴随着我,来自于对自家孩子的焦虑,从她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焦虑“医不自治”,怕自己吃的这碗饭,却未必能把自己孩子教育成人中龙凤,焦虑自己的教育理念不够理智客观前沿,让孩子输在一个又一个的阶段性起跑线上,如今二宝也开始上幼儿园了,焦虑就变成了焦虑的平方;来自于对所教的一届又一届学生们,怕自己的一碗水里含量太少,所以教给学生能的那一滴水就没有别家老师的含金量(含水量)更高,怕自己的教育模式不够技巧不够睿智,没有能够好好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怕自己没有能够好好走进学生们的世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焦虑继续叠加,焦虑加焦虑。
就是在这样焦虑的情况下,在看了不止一篇影评的情况下,我带着女儿,一起走进电影院,看看这部以黑马姿态杀进今年暑期电影档的影片《银河补习班》。
147分钟的观影时间,倏忽而逝,出电影院时,我和女儿相视一笑,我知道,这次观影,对了,值了!
有情怀,有兴趣,就有一切!
一、有情怀
先看人物:不着调爸爸(老婆眼中的)外加罪犯爸爸(世俗眼中的),又蠢又笨又缺根筋的孩子(老师眼中的),这人设,想要绝处逢生,打出一手漂亮牌出来,够呛。
但是马浩文和马飞这对父子就是这么帅,这么的有范儿,双双完成了华丽丽的逆袭,各自修好了自己的人生之桥!因为马浩文告诉过儿子,每个人的心中都该有一座桥,这座桥,不能塌!
所以,影片一开始那座城市最靓丽的桥垮塌后因背黑锅而锒铛入狱的马浩文,没有同时垮了自己做人、为父的桥,最终以强悍的“银河补习班”教出来一个超级优秀的飞行员儿子来,自己也咬牙不懈终于给自己翻了案,恢复了名誉——一个自强不屈的循循善诱的富有教育智慧的金牌父亲!
儿子马飞,笨、蠢、缺根筋、学渣,这些标签狗皮膏药似的贴在他身上,最需要陪伴的七年里,缺失了父爱,要被勒令退学的坏孩子,孩子时竟然能在大雨肆虐身陷绝境无人救助时机智地自救!长大后执行宇航飞行任务时奇迹般的只身飞往舱体外修好飞船再次与地面取得联系圆满成功完成飞行任务!不否认电影里有拔高的成分,但这不影响我们看到一个求知欲强、生存能力超棒、机智胆大心细且努力长大的优秀孩子!
再看情节,影片没有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模式,而是过去与现在,双线交叉,不断切换,蒙太奇的剪接,让我们一点点地看到马飞在飞船与地面失去联系有可能变成太空垃圾的极端情况下怎样让父亲的言传身教变现:大胆决定——走出船舱——遭遇突变——冷静沉着——机智应对——圆满解决。这样的桥段,再穿插上求学期间的小马飞在和爸爸一起逃课去看航展途中遭遇父子失联时,暴雨突至后,孤身陷于绝境中如何自救:爸爸不放弃找儿子——大喇叭泣血呼喊——儿子,看看你周围,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好好动动脑子,好好想想,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儿子绝望中听到爸爸的声音,按照爸爸的指令,奇迹自救——找到门板做筏子,床单做绳子,手电筒、哨子做求救信号!十几岁的孩子呀!课堂上教这些吗?难呀!
导演或者编剧更细心的是让父子二人不约而同的阳台手电筒照射的细节:儿子打开手电筒,怕爸爸(在狱中)找不到回家的路,父亲打开手电筒,怕儿子(在外太空)找不到回地球的路。
单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无论是编剧导演,还是演员,包括故事情节本身,都有满满的情怀在其中,否则无法在票房上独领风骚,无法让这么观影者潸然泪下,无法让给多观众观后心有所悟。
有情怀,则所向无敌!望风披靡!
二、有兴趣
观者有兴趣,否则不来电影院呀。
做事有兴趣,否则马浩文不会用两分钟就挣了800元,仅仅利用了连通器原理而已。他马浩文在设计这一行上里绝对是权威,他马浩文在自己的工作中绝对是有足足的兴趣,虽说后来他被一种决绝的方式给裹挟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但,做人的兴趣,做事的兴趣,尤其是做父亲的兴趣,还在!
学习有兴趣,否则,马飞不至于在极短时间里完成从班级垫底到倒数第五名到年级前十的蹦极式翻转,爸爸带着他冒着迟到的危险来到野外,躺在草地上,闻青草的味道,悟“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让他明白写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感受、真性情;考试前逃课看航展,让他明白兴趣就是靶心,努力就是手中箭,没了兴趣、目标,每天拉弓意义何在?
看看,有了兴趣傍身,犹如阿童木哪吒的风火轮,做人做事都如打不死的小强!
这部影片,真的很走心,马浩文,不愧是桥梁设计师,他不止建造了城市的桥梁,也撑起了自己和儿子的人生桥!他的言传身教,他的教育睿智,他的理解包容,他的据理力争,无一不在告诉荧幕前面的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长,千万不要打着爱的旗号,以“我是为了你好”为幌子,误了孩子的成长,误了孩子的许多可能,误了自己的一切可能。给自己、也给孩子更多的情怀和兴趣,没有了想方设法移植、培育、激励、仿照,都行!
看罢,反观自身,让焦虑随风去吧,我自多读书吧,有选择的观影吧,让自己灵魂更丰盈些吧,理念格局视野再高大上些吧,唯其自己从容些淡定些,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们才能自在的学习、成长。
我若学习,自我精彩。
我若盛开,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