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Day4笔记--frank》

一、R语言学习

1、由于之前学习过R语言的安装已经学习过了,此处不予以详细降解,个人认为今天的ggplot2课程不错,今天认真学习了一遍,将过程演示如下:
mpg是ggplot2的内置数据框,有人直接想mpg直接看数据,怎么可能,你得先引用ggplot2这个包


召唤数据

2、看看数据的频次

我这里用group_by和summarise的组合就行了,此处不演示

3、基础作图,无非是看数据来自于哪,然后你想把什么变量当X轴,什么数据当y轴
color和size你可以自己选择,比如用分组啥的,alpha(透明度是一样的),但是shape请注意,自动分配形状只能显示6种,多出将无法分配形状。

4、
来自生信星球

5、
上图stroke = 2,下图为3
,由此可见,stroke改变粗细

6、怎么根据单个变量分类,facet_wrap(~ class, nrow = 2) #分两行展示,class就是分类的依据,包:package, pack, wrap, include, cover, charter,wrap有包的意思
如果是两个变量呢,用 facet_grid(drv ~ cyl),网格:grid, lattice, case, division, style, standard。


双变量,美观性很差

不需要指定nrow和ncol,因为两个人都你情我愿了,婚礼都布局好了
*那么如果不想在行或列维度中分面,用.代替变量名
ggplot(data = mpg) + 
  geom_point(mapping = aes(x = displ, y = hwy)) + 
  facet_grid(. ~ cyl)

7、几何对象



将线性映射为drv(驱动方式,d,f,4)就会自动变成三条线型不同的线。
将颜色映射为drv,就会自动变成三条颜色不用的线,我这里用drv改了颜色,果然就不一样了。
8、如果一张图要叠加多个图层怎么办

ggplot(data = mpg, mapping = aes(x = displ, y = hwy)) + 
  geom_point() + 
  geom_smooth()

映射标准,着整体服从局部,整体服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9、用几何对象函数geom_bar作直方图,默认统计变换是stat_count



stat = "identity"-是覆盖默认的统计变换
如果不想用,y = ..prop.., group = 1,group = 1,是整体频率累加起来等于1
10、直方图之堆叠式-fill


image.png

这个堆积图片我还是蛮喜欢的,有层次感觉。position就把高度变为一样了,我不太喜欢
11、geom_jitter()有抖动的功能,最爱coord_polar 极坐标系,先翻转,后画出极坐标
bar <- ggplot(data = diamonds) + 
  geom_bar(
    mapping = aes(x = cut, fill = cut), 
    show.legend = FALSE,
    width = 1
  ) + 
  theme(aspect.ratio = 1) +
  labs(x = NULL, y = NULL)
bar + coord_flip()
bar + coord_polar()
image.png

多圆圈图

ggplot(data = diamonds) +
  geom_bar(mapping = aes(x = cut, fill = clarity), position = "fill") +
  coord_polar(theta = "y")
这里面position = "fill",就是设置成一个圆形
(引用生信星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