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天的文章全程重要,请大家务必仔细阅读哦。
一方面可以跟着崔律学时间管理的知识!
另一方面可以检测你的学习的能力!
这是发生在我最近的“日清单训练营”课里真实的案例。
本文的阅读方法是:
- 第1部分,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个我原创的时间管理知识点:“?+1”。——作为背景了解。
- 第2部分,是一个学员的实践案例。请你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点,找出这个案例存在的问题。等你有了自己的答案之后,再看第3个部分。
- 第3个部分,是我对这个案例的分析,也就是答案啦。这时,你可以对照一下,你的回答和我的回答有哪些区别呢?
PS:本文的知识点在我的新书里也有讲哟↓↓
01 知识点:?+1
先为大家介绍下这个知识点。
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不确定做或者不做的任务。对于这个任务该如何管理呢?我原创了“远估”的做法。今天讲其中的一个小作法:“?+1”
栗子:假如你约好朋友周五晚上吃饭。朋友说周五可能要加班,不太确定,要等到周四的时候才能够确定。
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周五去不去吃饭这件事情还没有确定,对吧?那么要不要添加到日清单里面去呢?
(备注:日清单是崔律原创的精时力管理方法。如果对它不了解的话,可以想象成为是一个日历,里面记载了自己的各种日程和任务。)
答案无非两种,一种是添加到日清单,一种是不添加到日清单。
想想看,如果不添加到日清单的话,会有什么样的不好的后果?比如说,你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因为今天才周一,到周五吃饭,还有好几天。这两天你一忙把这件事给忘了,等到周三的时候,你同事约你说:“唉,周五一起吃个晚饭吧”。你看了下日清单,周五晚上没安排。你说:““好呀”,你就答应了同事就周五去吃饭。
结果,等到好朋友周四回复你说周五可以去吃饭的时候,你周五已经约给同事了,这就很尴尬了,对不对?
所以,如果不写入日清单会有这么多的坏处的话,那肯定要记入日清单里。可是,问题是:周五是不是和朋友吃饭还不确定。那么该如何记入日清单?
下面是具体的步骤:
第1步:因为主任务是周五去吃饭,先把这个事放到周五晚上6:00的日清单里面来。但是,因为他还不确定呀,所以,在“和朋友吃饭”这个任务名前面加了一个问号。
那么什么时候能够确定呢?是周四。想想看,周四中午吃饭的时候大概可以打个电话问问好友。于是,就在周四的中午12点,再增加一个事先确认的任务。
这两步非常的简单,我把它合并称为“?+1”,当然这也是我原创的一个做法。
接下来,就简单了。如果周四确认完了说,周五不能晚餐的话,那就把这个周五的带问号任务给删除掉。如果确定周五晚餐,那就把这个问号给取消掉,周五跟好朋友去吃晚餐。
“?+1”的做法不难,但它的效果非常的明显。能帮你明显的释放大脑,帮你减轻压力。
02 学员实践
我们精时力课程的学习三部曲:听课+实践+写日志。
下面是小伙伴儿A的学习日志。
小A:
3.[行动]我今日的刻意实践:
最近屋里比外面冷,根据下周天气预报,是否需要购买暖宝宝 。
先添加:周日晚7点——查看下周天气情况
再添加:周一晚8点—— ?买暖宝宝任务
崔律小考来了:
请大家先不要看后面的答案。
仔细看看小a的这两个实践做法有什么问题呢?
PS:由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只分析下面的第1个例子。老的精时力伙伴可以自己分析下第2个例子。
03 崔律的分析
首先,我给这个小伙伴点赞。因为他按照了我们的学习三部曲,听课后有刻意实践,有写日志,棒棒哒!
为案例讨论的时候,只是对事不对人。崔律每天要看百份日志,也不知道这个案例是来自哪个小伙伴的。
同时案例探讨仅为学习,加深小伙伴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所以本人不需要有心理负担哟。
第1层分析:
在直播间讲课的时候,我看到好多小伙伴有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赞。
我们的步骤是“?+1”,第1步是干什么呢?是添加带问号的任务呀!
然后呢,第2步“+1”是什么?加的是1个确认的任务,对吧?
+1,是为了帮助我们确认这个问号任务是不是需要完成,所以第1步先添加带问号的主任务。
所以,小A实践的顺序反了。
如果你回答出了这个点,那么就可以给60分。祝贺你已经基本掌握了关键做法和步骤。这也意味着,通常来说你能够get到讲师在讲的知识。合格!
第2层分析:
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点,如果曾经跟着我学精力时间管理的小伙伴,或者读过我新书的小伙伴,或许能看得出来。
买个暖宝宝需要多长时间呢?几分钟就能搞定吧。那么有没有必要分成两个步骤放到两天的日清单里来呢?
按照我在精时力课里讲的三分钟原则(备注:它是随时随地添加新任务的例外),几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情,结合了他出现在晚饭之后等具体情况,不需要写到第2天的日清单里,所以周日看完天气预报之后,可以立刻马上下单购买。
而且,现在是春天,冷的时间不会很长了。假如这次寒潮只有五六天的话,那多耽搁了一天就挨冻了一天呀,对吧?所以,从效果上来说,周日看完天气预报直接购买也是更好的。
如果能够看到这个点的话,加20分。得到80分!
这意味着,对于之前的知识,也已经理解到位!而且能够对之前的知识做链接。
第3层分析:
这个分析就属于逻辑力的分析了。
福尔摩斯·崔继续侦察:这节课是周六的早课,小伙伴是周六写的日志。
那么,为什么要等到周日再去看天气预报呢?周六晚上也可以看未来7天天气预报呀,对不对?甚至当时就能未来7天的预报。
如果要拖到下周一再买暖宝宝的话,从周六硬生生的挨到了周一,这三天也很冷吧?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你就知道了:虽然课程当中我没有讲,实际上我们所添加的“?+1”的任务,常见的适用情形都是针对日程性硬时间的任务。
为什么呢?因为你需要跟他人商量后才确定这个任务是做与否。如果你自己能够决定的,直接安排到日清单,不需要加“问号”。除非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对于老的精时力伙伴们,如果能够看到这个点的话,再加20分。100分满分!
这是在课程直播中,我顺手取得的案例。大家都反馈说很喜欢,那么我们日后会在课上增加一个“崔律小考”的环节啦,哈哈。(下面@孙颖用的“崔律来找茬”,指的是“找茬游戏”,玩笑话,不是真找茬哟~)
结束语
很多小伙伴们有困惑:“自己每天都认真的听课/阅读/学习,但是为什么自己似乎没什么进步呢?”
原因有很多。本文为你展示的原因之一是: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或者说,你的听课理解能力不过关呀?
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是基本能力,下层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你拼命的学学学之前,请先来打好你的下层基础吧。
423阅读日来临之际,崔律的阅读营也马上起航。
加入崔律的阅读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吧~
PS:
我的精时力老学员们而言,除了理解的能力,还要再检测一下你对于前后知识点的链接能力哦。
我在课上总喜欢用一个比喻:在学习的时候,就像学游泳一样是分开动作学的,先练手后练脚。但是当我们真正在用的时候,一定是组合起来用的。
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吗?欢迎来留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