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前,曾经看过一部虚拟现实题材的电影,大胆预测了未来世界里人类的生活方式,其中关于工作场景的一段描述是这样的:每一天我们打开互联网,屏幕上就会显示来自全球的任务工单,每一张工单上面标示着工作的要求和价格,你可以从中挑选最喜欢的任务,完成它并获得报酬,这种工作方式叫做“专业化生存”。
当时感觉这创意真是天马行空,可是放眼当下,这不就是现代版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和某宝代购嘛。
未来已来,诚不我欺…
不过“专业化生存”这么高冷的名字,实在让人亲近不起来,就像中学时我们的物理、化学,听起来就感觉长着一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扑克脸”,还没学就吓退了一大群人。如果物理改名叫“大自然的秘密”,化学改名叫“炼金术”,你会不会好奇心爆棚呢?
所以“专业化生存”可以叫做 “两把刷子走天下”。
什么是“两把刷子走天下”?就是在我们喜欢并擅长的领域拥有可辨识的技能优势。
有人曾经调侃郭德纲说,你们写段子的要是哪天江郎才尽了怎么办?他狡黠又油滑地反弹回来:你去看炸油条的会不会担心自己哪天江郎才尽?我们说相声的和炸油条的是一样的,靠得都是一门手艺。
郭德纲对相声的热爱和多年磨砺的才华毋庸置疑,而且在华语世界里,赢得了老曲艺人的认可和广大观众的普遍欢迎,这就是郭德纲的技能优势,也是未来可以长久依靠的“两把刷子”:爱干,能干,值得干。
那我们现在是靠什么生存呢?
与“专业化生存”相对应的叫做“角色化生存”,比如,有人是警察,有人是银行职员,有人是医生...大家在职业角色下饰演着相应的剧本。“角色化生存”的好处在于高效统一,千人一面,有点类似京剧里的“脸谱”,男的不是“老生”就是“武生”,“小生”,女的不是“花旦”就是“青衣”,最多再加上一个“丑角”就可以演绎万千的故事情节了。
但是这种整齐划一的背后隐藏着某种压力和剥夺。如果你家里驯养过宠物,让它学会上厕所,你多半会经历威胁、打骂和即时奖赏等手段,与其说是猫狗学会了上厕所,倒不如说他们按照角色的要求(听话的宠物)失去了随地方便的能力。
所以当我们扮演“角色化”时常常觉得疲惫不堪心好累。不过也正因如此有些“角色”变得伟大,比如“母亲”,通常意味着“牺牲”和“奉献”。
而且大家普遍对“打官腔”的人爱不起来,因为那不是鲜活的人在说话,而是冷冰冰的“角色”在说话。所以有经验的销售和大客户建立关系时通常不是先卖产品,而是先交朋友,如果我们和客户的关系仅仅限制在业务层面,那是角色和角色在对话,很难共同建立深厚信任的长久关系。
而在“专业化生存”模式下,大家“千人千面”,从事的都是自己喜欢又擅长的工作,获得发自内心的动力和能量,每天只是做这件事就足够开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苹果手机的滑动翻阅设计,两指一撑就能把一张图片扩大,就连小朋友都能操作。将这种技能发挥到工作上更容易取得成绩,至少人在过程中是愉悦幸福的,比如:帮人整理房间荣升福布斯年度人物的近藤麻里惠,看过纽约凌晨四点钟的可比...
我知道我这么说,你可能纳闷好像还没有一件事能让你有这种感受...
认识和发现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优势很明显,比如颜值高,能歌善舞,但是有些优势其实最开始很隐秘,你莫名会对某件事、某个领域特别有感觉,于是你自动自发,不厌其烦,经过时间,这项技能变成了我们的优势,让我们变成不一样的人。比如:写了 “明朝那点事”的广东顺德海关公务员当年明月。
所以“天才一万小时定律”真实的表达不是任何一件事坚持一万小时就能成天才,而是在有天赋的地方带着热忱不断重复,天赋于是变为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