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大宝要四年级毕业了。作为一名全职妈妈,回顾陪伴她成长的这四年,自觉地挺失败。该养成的好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性格固执己见,叛逆对抗不听话;专注力、自制力、意志力都那么不尽如人意。现在的育儿理论都在说,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总是时不时的反省自己。还好,经过了各种阶段的打击和洗礼,以及自己孜孜不倦的自省和学习,总算,苍天不负,开了一点小智慧,也算让自己在不惑之年体验了一把成长的痛与乐。
孩子刚上学的时候,自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还用辅导嘛!自己想当年上学的时候,父母从来也没有指导过,不照样考第一么。所以对孩子的学习不以为然。打心里也没觉得必须要考99、100啥的,孩子考90分也无所谓啊,成绩高有什么用,自己当年就是班里的学霸,最后不也没什么了不起么!现在把自己的想法拿出来说,估计得被一大批的父母们骂了。可当时就是这样的想法。那个时候大部分孩子成绩都差不多,差个一分两分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一、二年级就这么混过去了。
真正意识到问题,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到三年级上学期吧。上课走神不好好听讲,学习成绩开始拉开距离;经常顶嘴不听话;特别贪玩,放学后到处玩耍而不告知大人。第一次长时间找不到孩子,都把我给急哭了。大人苦口婆心讲道理,根本不管用,下次照样上演。无奈,就棍棒教育。最后发现,也无用,当时身上疼了,哭了,认错了,保证了,回头再上演一遍。一时间,开始不知所措,焦头烂额,乱了阵脚。才发现,原来,这个小孩和自己当年完全不一样!
真的是被孩子逼的,开始上网听各种育儿节目,《如何做不焦虑的小学生家长》、《妈妈你听》,参加线上读书会,读各类亲子教育的书,《非暴力沟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父母效能训练》等等,每天打卡读书写体会。不得不说,学习的过程确实打动和震撼了我,让我发现了很多自己以前错误的意识、错误的方法,并痛下决心,得改。一段时间,亲子关系得到改善,当你更多的愿意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的时候,她也不那么任性对抗了。可惜的是,一碰到让人心率上升180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自己还是经常被打回原形。
到三年级下学期,直接就不想去参加学校的家长会了。每次开家长会,逢点名必有她,什么上课听讲精力不集中的,作业质量有待提升的,家长要加强陪伴和督促的。从小到大,向来是等着被表扬的主儿的小心脏哪能受得了!在教室里怕被笑话,还得强忍着不能掉眼泪!一回到家,绷着的神经终于倾泻而下,心里的憋屈一股脑的随着眼泪飞奔而下。作为英语专业八级的985硕士研究生,全职状态下竟然教育出这等水平的差生,颜面何存啊!我这是得有多无能!
爸爸平常工作很忙,被逼无奈,亲生的,不能不管啊,小肥肚皮还是硬硬的挤进了那窄窄的座位里。不过,还是挺佩服管理和运营经验都很丰富的爸爸,家长会回来后,唰唰唰,分析了我们平常督导存在的问题,列出了改进计划一二三四,并给老师写了一封1000+字的感言,表达了我们的决心,一定让孩子的成绩都在A以上。那一个月,确实是拼了老命了,单元默写,整理错题,刷卷子改错,一阵子扑腾下来,还算侥幸的三门主课都拿到了A。
到了四年级,算是进入了小学的高年级了,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孩子要超过别人就得开始拼补习班。上学期我也没有当回事,咱小时候可从来没有上过啥补习班啊,办班的都是为了挣钱,再说了,咱的知识水平也不是指导不了,花那个冤枉钱干啥。期末考试,照搬了上学期的方式,集中复习,最后数学和英语还不错,语文给了个下马威,阅读和作文扣分太多。立马又开始反省自己,我是不是又错了!还是得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自己在家的指导毕竟比不上有教学经验又对教学大纲了如指掌的专业老师啊。再说了,凭孩子自己的水平,再使劲顶多混个中游水平,要想进入前20名,必须得有额外的付出和指导。狠了狠心,在转遍了小区周围所有的培训班以后,挑选了两位最适合大宝这种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的老师,上一对一辅导。一时间,觉得心里一下子有底了,碰到这么优秀的老师,并且老师对孩子的能力评价还不错,这下应该没问题了。中间两个月的时间,就没有再多管她的作业,美其名曰,自己对学习和作业负责任!哎,是我又错了么!一个学期的单元测试基本上就没有上过90分的,原本优势的英语也快到班里的后十名了!
现在,又到了期末考试冲刺月,老师说了:家长要陪伴!陪伴!陪伴!不要说你没有办法,只要陪伴,你就会发现问题,你就总能想出办法。经历了以上的种种,这次彻底领悟了老师的话,一切外力都靠不住,还是要靠父母自己!每个孩子不一样,既然咱没有那个好命摊上个乖巧懂事听话自主的“别人家的孩子“,那就乖乖的扑下心来踏踏实实的一点一点查漏补缺吧。每天她放学的时间就是我上班的时间,认真关注她的作业内容,通过找错知道孩子的薄弱点在哪儿,带着她针对性的复习和做练习题,直到把这个漏洞补上。相信一个洞一个洞的补完,成绩总会上去的。
四年走过来,与其说是念叨了孩子的成长史,不如说是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成长的历程。之前,总是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套在孩子身上;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孩子;做事情浅尝辄止,不够坚持;想的多,做的少。从带孩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固有模式,不断的反省、纠正,慢慢地越来越知道怎么做父母,怎么陪孩子,怎么样修正自己。虽然现状还不是令人满意,但我清楚的知道,转变就在当下这一刻。
对孩子,父母首先要有爱心。也许你会笑,这不是废话吗?爱孩子那是为人父母的本能,天生的。是的。但是,当我们第一次履行父母的职责时,并不知道怎么样才叫爱孩子。我们总是会以自认为对的方式要求和教育孩子。我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人际关系就是对的吗?不见得吧。每个孩子都是和我们平等的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我们不一样!所以,这个爱心一定是有尊重、理解、体贴和包容的。
对孩子,父母要有耐心。百度百科里这样定义耐心:不急躁,不厌烦。当孩子做事情拖沓时;当孩子不开心闹情绪时;当孩子不听话,不让做的事情非去做时;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当她要你陪她玩你并不感兴趣的游戏时;当你正忙着手头的事情,她非要你陪时。。。。。。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修身的最大考验。
对孩子,父母要有恒心。不管你要陪孩子做什么,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持久不变的意志。报了兴趣班,上了几节课就不想去了;制定了阅读计划,没过两个星期就放下了;说好了每天要进行专注力训练,一有其他事情就取消不做了。不要抱怨孩子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是我们自己就不够坚持。
非常认同马伊琍在采访中说的:孩子就是天使,她看到我们有问题,就下来帮助我们。非常感谢有大宝陪伴成长的这四年时光,看似很挫败,但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与其说对孩子越来越有信心,不如说是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能交上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