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直做不好饭。并不是家庭优渥十指不沾阳春水。恰恰相反,家庭条件困难,从小什么活都干,下田入地上工地,只要放假就有活在等着。然而对于做饭我却总是不开窍,爸和奶奶看得着急,激将法都用上了,不学好做饭以后长大了上哪吃,等到成家了天天下馆子不成。即算如此,我也在做饭这件事上仍然毫无长进,而且一点不着急,只说,到时候找个会做饭的对象就行。现在想来,这可能是因为我从小不挑食、胃口好,吃嘛嘛香,所以一点学好做饭的动力都没有。不仅是做饭,对于洗碗我也是深恶痛绝,总觉得满手油腻。
漫长的学生生涯,伴随的是吃腻了也得吃的食堂,以及偶尔奢侈一把——下馆子。尽管如此,还是没有愁过以后不得不下厨怎么办。到新加坡留学的时候,和现在的先生当时还是情侣关系。很巧的是,虽然确定关系的时候没有特地调查他是否会做饭,但是他恰好就会。所以虽然学业繁忙,我们还是会找时间一起吃饭。看他下厨,是恋爱时期一件特别浪漫的事。我都有些庆幸自己不会做饭了。
等到我们成家,来了美国深造,日子和婚前也没什么不同。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在学校食堂解决,偶尔去饭店吃,周末就靠陈先生厨艺了。最大的不同大概是加入了洗碗机,我因此连洗碗都免了,心里更加美滋滋。不过也有些遗憾的是,很多中国食材都不好买甚至买不到,着实不习惯。就比如吃惯了的那些蔬菜,山药、莲藕、韭菜、嫩茄子、空心菜之类,都难得吃上一次,
没想到事情在有孩子之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从添加辅食开始,我就对柴米油盐这些事,自然而然地上心了。总想要给他吃最健康、最营养均衡的三餐,为此还各种钻研,怎么把吃的做得适合各个年龄段的宝宝,以满足飞速发育的小人儿。自此以后,厨艺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飞跃。以前对于如何炒菜是毫无头绪,现在看各路教学视频恶补之后,有了一套自己的炒菜公式,炒什么都可以信手拈来了。厨艺算不上拔尖,但是绝不难吃。陈先生对此赞赏有加,深觉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除此之外,我还有了自己的拿手好菜,譬如粉蒸肉、油焖大虾,还学会了烤乳酪蛋糕,不仅够自家饱腹,朋友聚餐都能拿得出手了。
回顾自己的柴米油盐进阶路,不由感叹一切都有最好的安排,没有兴趣和动力时,用不着强求,等到自己真正想做一件事了,自然就水到渠成。没有能不能做,只有想不想做。做任何事情,内驱力永远是最大的加成,最有用的天赋。
以后若是皮皮不想下厨,我定不会强求。但为了培养他自立,也不能惯着他什么活都不用做,可以做点别的事情。比如,给妈妈按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