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网友如是说:
生气的感觉很痛,犹如万马蹦腾,翻江倒海;
生气的时候,感觉全身发抖,肺要炸开;
一生气就胸口疼痛,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
一生气就血压升高,头昏脑胀,分分钟倒地不起。
……
你应该也有过生气的体验,那种体验绝对让我们很不爽,首先会对我们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久久难以平复;其次,生气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它会让原本健康的身体生病,会让原本不健康的身体加重病情甚至死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老人因为暴怒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死亡。有孕妇因跟婆婆不和,长期吵架生气,导致胎死腹中。有年轻的女性因为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而导致月经量减少逐渐闭经。不良的情绪犹如一条猛兽,你不驯化它,它随时都可能威胁你的生命健康。
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国医学就已经提出许多精神因素都会致病,即过于强烈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的调节范围,就会造成气机逆乱,气血失调,成为疾病。《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任何情志的过度变化都会导致相应脏腑的病变。
情志致病,各有特点,其病情表现也十分复杂,关键在于扰乱了人体的气机升降,导致五脏的气机失调。“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怒为肝之志,生气暴怒则使肝气上逆而为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即生气大怒的时候,肝气上逆,则气血因之上冲。
《灵枢·本神》又谓:“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这说明大怒不仅直接伤肝,而且可以伤及心脏、肾脏。因为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肝肾同源,心肾相交。《三国演义》中有“孔明三气周瑜而致瑜死”,年轻气盛的周郎就是因为大怒气血攻心而致死。
“气为百病之源”,现代也有研究认为人体的疾病百分之九十都与不良情绪有关。所以我们日常保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到不要生气,少生气 。可是想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先来看看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是怎么做的?《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保持一颗平淡的心,则能守住真气;人体的精气神内守,心理就筑起了抵抗外邪的城墙,疾病也就难以侵犯人体。
生气是一个人内发的因素造成的,再好的医生也无法防止病人生气,因此这个问题只能靠病人自己修养去克服。我们可以时常暗示自己:生气的后果很严重,生气的实质意义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得不偿失。
但是人要做到完全一点也不生气是不可能的。可以说,每个人每一天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儿,生气难免,只不过我们可以尽量保证生气时情绪波动不要太大,使生气的时间变短。我们要学会如何消气,越早消气越好。下面有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躲避法。立即离开生气的现场和激惹你生气的人,找个清静的地方去看书或做别的事。这个方法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效的。
2.运动法。出去跑几百米,情绪就会缓解释放,慢慢平静下来。
3.转移法。立即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平时最喜欢的事,比如唱歌,画画,写作,或者去弄弄花草等。
4.倾诉法。找自己最信任的亲人或者朋友吐槽,求得安慰,心里的气就渐渐消除了。
当然,你可能还有自己更好的方法,但只要我们尽量做到让自己不生气或者少生气,就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幸福,人生更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