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8日,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都灵皇家图书馆、圣文森佐修道院、米开朗基罗故居博物馆等四家机构和部分私人收藏的68件“文艺复兴三杰”及其追随者的作品在南京博物院隆重亮相。不出国门便可以领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位世界巨匠的艺术珍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拥趸者,我甚是心动和期待。
从小就喜欢画画的我对服装设计兴趣亦是浓厚,尤其对欧洲时尚和服装风格极有兴趣。而欧洲时尚的溯源正是文艺复兴,是人们追求人的个性和反对宗教对人性束缚的新潮思想产物。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全方位、多角度的复兴,其中也包括服饰的革新,它让人们摆脱了教会经学的桎梏和掩盖形体美的着装模式。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6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是继古希腊和罗马之后欧洲文化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高峰,也是欧洲时尚刚刚开始流行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人们刚刚摆脱教会的桎梏,而服装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从款式、面料到颜色都有着巨大的革新。美学概论及审美规律,从来都是相通的,深受当时文学、建筑、雕塑以及绘画的影响,服装的款式开始讲究立体和线条的美感,造型生动丰富,很多当时的服装流行元素一直被沿袭至今,仍然被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被我们穿在身上。
作为一名业余服装设计爱好者,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衣服的样子用线条和轮廓在纸上描绘出来,这就需要具备基本的绘画基础。基于此,我亦开始关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也就稍稍了解了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文艺复兴是欧洲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人成为了这一时期美术作品主要的表现主题。
莱昂纳多•达•芬奇:绘画是一门科学。对于达•芬奇的了解,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来自于他非凡的绘画艺术天赋,来自于他的举世之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而今仍珍藏在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更是被世人所津津乐道,画中的蒙娜丽莎早已成为神秘的代名词,她的眼神、她的微笑,无论你怎样探究,都会让你的审美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趣味性状态。傅雷曾感叹道:你悲哀吗?这微笑就变成感伤的,和你一起悲哀了。你快乐吗?她的嘴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同样的光明,同样欢乐…
他绝对是一个天才,是亚宁半岛最耀眼的一颗星,他以一个画家的身份登上艺术史的最高峰,又以一个博学家的智慧走在文明的前段。此刻,让我们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近这位文艺复兴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的画家、科学家、雕刻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是和军事工程师,他的全部科研成果手稿大约15000多页,爱因斯坦认为他的科研成果要是在当时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达•芬奇是走在文艺复兴巨人前列的,他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在近代科学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留给我们的数千幅素描和大量的笔记,记录了无尽的探索心灵轨迹,正如他笔记中留下的格言:绘画的最高目标就是要通过人的姿态和四肢的运动描绘人的灵魂意图。
艺术家不仅要表现转瞬即逝的情感状态,而且要揭示人的内心生活。
作为一名普通的参观者,我觉得只仅仅用眼睛欣赏,是对天才本身及其作品的亵渎,我要尽可能将我过于激动的心慢慢沉下来,用灵魂来倾听这一幅幅伟大的作品。
走进展厅,开启语音导览,我想我已抵达了500年前的佛罗伦萨,开始了与巨匠们的亲密接触。
看到这幅《美丽公主》,我的心微微颤抖着,好熟悉的女子啊!像是在哪里见过,我迅速的在我的记忆库里努力查找着,哦!是的,见过,那是在去年某个夜晚,一位美丽的金发女子从中世纪的佛罗伦萨乘着时光机来到我的梦里…
醒来,便写下这首《梦回文艺复兴》
佛罗伦萨的上空
回荡但丁的《神曲》
马车已停顿
我轻托蕾丝曳地伞裙走向教堂
双手合十,虔诚默祷
愿那些在炼狱中忏悔的灵魂
飞升天堂
马车驶向神秘的古堡
我看到紫色丝绒的窗帘里
一个叫约瑟芬的女孩哼着悠扬的牧歌
她故意把肉桂粉洒满了红樱桃
掩盖一颗荡漾的春心
马车走走停停
我却总找不到
那个深沉思考的男子
思想的世界里
谁能与他交臂
在古旧书翻开的时刻
我懂了
坚守着思想,永续
画廊走到尽头
像一条迷离神奇的隧道
一位盖世的天才
无可遁形
与我在时空交错里相遇
我窘迫的盯着脚尖
一点儿也不优雅
羞涩中浅浅的莞尔
他说
我是他画笔下的蒙娜丽莎
马车继续在中世纪里穿行
教堂的钟声
蓦然惊扰了它的步伐
它停止前行,隐向时光里
我也脱下箍腰的华丽长裙
赤着双足
包裹着一路奇遇
从梦里醒来
原来,梦也可能成真。
《美丽公主》是一幅盛装打扮的妙龄女子侧面像,早期创作及流传史尚不为人知,1988年,该画以《一位女士所属》为名出现在拍卖会上,当时被认为是19世纪不知名的德国浪漫主义画家对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模仿之作。2008年以来,经权威专家从历史、艺术、物理和科技等多角度证实,它是达•芬奇的画作。因为达•芬奇是最早描绘和赞美世俗女子之美的艺术家之一。在透视法、晕涂法、明暗对比法等高超技法的加持下,他画笔下的女性美貌不失个性,散发“理想之美”,他留下很多幅被艺术史称为典范的女性肖像。
画中的女子身着15世纪90年代米兰宫廷服饰,金棕色的长发用发网兜住,并以发绳以双螺旋环成一条长长的米兰式辫子。专家认为画中女子十三四岁,是斯福尔扎伯爵即将出嫁的女儿碧安卡•斯福尔扎。
首先惊叹于作者对于整幅画画面色调统一的完美把握,将浅金色和金色运用虚实晕染让背景呈现出大气典雅的质感,通过背景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当时斯福尔扎城堡的雄伟与奢靡(斯福尔扎城堡是当时斯福尔扎伯爵作为城堡而建的,后成为家族的住所,是米兰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是城市历史沧桑的见证,内部博物馆收藏着达•芬奇的手稿和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
女子的头发是金棕色的,青金色丝线编织的发网衬托出她服帖柔顺的发丝,服饰与发网属于同属一个色系,是稍暗一个色度的暗金色,而衣服的青金色镶边恰好呼应了发兜,胸前一抹暖金色将她的脸庞映衬的更加明亮(如果达•芬奇涉猎服装设计领域,一定会成为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吧)。从女子简约略显保守的服饰妆扮中,隐约还可以看出当时人文主义受到教会‘鄙视钱财,反对奢华’禁欲思想桎梏的影子。整个画面同色调的运用,深浅与明暗的和谐对比,给人以舒缓的宁静感。
只看到她的侧颜,我感觉神交已久。梦里透过那道紫色的丝绒窗帘,我看到她如月亮一样圣洁的脸庞,她浅琥珀色的瞳孔里有星辰闪烁,看上去如此高贵,沉静的眼神传递着她作为贵族女子的良好教养。最令人折服的是,和《蒙娜丽莎》如出一辙,当你以不同的视觉去欣赏她的时候,你真的会发现她的神情会有所不同,偏左一些看,她是忧伤的,脸上分明写有心事;正前方看,她目光看似淡然但又流露出一丝殷切的期待;偏右一些看,她的苹果肌粉润饱满,唇角泛着淡如烟雾的笑意,有一种超脱凡俗的美。
我难以抑制对这幅《美丽公主》的喜欢,几乎是屏住呼吸的,凝神注视着她约40分钟,只因在我的梦里,她曾来过。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锢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将他释放。
展厅的正中央是一尊米开朗基罗的《依靠十字架的基督》白色大理石雕塑,高2.5米,基督正面全裸,身体与十字架形成和谐优雅的结构,他拿着绳索的右手抱着十字架,左手拿着裹尸布,身体和头部扭转。在同是白色半圆形背景墙和暖黄灯光的映衬下,雕塑被镀上一层庄严而神圣的光辉,此刻,无论你是不是信徒,当你仰视他时,看到那双充满仁爱的眼神,你的心中一定会涌出满满的关于爱的信仰。
他是文艺复兴艺术最高潮的缔造者,长达七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如《大卫》般伟岸,在时代的顶点树起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雕塑、绘画、建筑、诗歌…他用一件件堪称完美的巨作向世人证明,一个人,即使只有一个人,也可以创造让整个世界倾倒的奇迹。让我们怀着感恩之心走进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是将文艺复兴艺术推向顶峰的艺术家。与达•芬奇的‘绘画是一门科学’不同,米开朗基罗认为艺术不是一门科学,艺术就像神圣的上帝造人一样的创造活动。他是一位新柏拉图主义者,经常和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到美第奇圈子的‘柏拉图’学院探讨这种哲学。他又是一位痛苦的诗人,在一首著名的诗中,他写道:我的眼睛看不见昙花般的事物!他坚持人体至上的观念,同时又把人体视为灵魂的尘世枷锁,人体固然高贵,但毕竟是个牢狱,这种二元对立的看法,赋予他创作的雕像以超乎寻常的哀婉情态,外部平静,而内部确激荡着难以释放的巨大精神力量,他的著名雕刻作品《大卫》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特质,这尊雕塑原本被放置在韦基奥广场入口,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爱国主义的象征。
说到米开朗基罗,不能不提到他创造的另一个奇迹,为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绘制的恢宏巨型天顶壁画《创世纪》和《最后的审判》。1508年,33岁的米开朗基罗被应召到罗马,为梵蒂冈宫西斯庭礼拜堂画天顶画。这幅《创世纪》巨型壁画由“上帝创造亚当”、“人间的堕落”、“不应有的牺牲”三部分组成,人物多达300人,画面面积相当于两个篮球场那么大,作品规模宏大,人物刻画震撼人心,整整耗费了米开朗基罗四年的时间,为了照顾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关于速度的要求,他每天呆在脚手架上十八个小时,每周工作七天,脖子时刻处于仰望的姿势,时不时就会有颜料滴进眼睛里,完成整个壁画之后,米开朗基罗的脊椎严重损伤,左眼几乎失明,他把这四年身体所忍受的折磨与辛劳写进一首打油诗:
喉颈喘气象肥鸽
肚皮空悬似口袋
胡子指向天花板
脑汁掉进后脑勺
1541年,66岁的米开朗基罗又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西斯庭礼拜堂的天顶画下,他在覆盖了自己和佩鲁基诺的部分壁画后,绘制了磅礴大气的《最后的审判》,画面中所有人物都是赤身裸体的直面基督,经过审判,有的人升入天堂,有的人堕入地狱。在绘制地狱时,他借鉴了但丁《神曲》中对地狱的描述。对于这幅巨型壁画,艺术家乔治•瓦萨里是这样评价的:这一崇高的绘画应当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艺术的楷模,神圣的天意将其赐给我们这个时代,它表明上帝将其智慧以何等慷慨的气魄分给我们中最幸运的那些人。即使是最杰出的画家在凝视这些大胆的轮廓和绝妙的透视技巧时,也不免会因此而震惊而发抖。
此次展出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除了雕塑《依靠十字架的基督》和《河神》之外,大多是他的素描习作。
素描是米开朗基罗艺术创作中重要的途径之一,他认为素描是所有艺术的源泉和身躯。据考证,他每天花在素描上的时间长达三个小时,他通过临摹和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帮助自己塑造肌肉强劲、线条偾张、生命灵动的人物形象,注重通过形象塑造来表现人物本身的生命力和内心思想的深度。
《男子习作》是一幅传递力量的作品,笔触简洁轻快,人体的肩、背、臀及腿部的肌肉线条强健有力,给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的强烈视觉冲击力,由此可洞见画中的人物拥有着如肉体一样刚勇的灵魂。
《青年女子侧面习作》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幅速写作品,对于人的侧面画作总是有着莫名的偏爱。我也曾试着临摹过可可•香奈儿和奥黛丽•赫本的侧面速写,相对于正面给人的直观感受,我更青睐于起伏流畅的侧面线条带来的含蓄感,有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古典意蕴和神秘感。据介绍,这幅习作是米开朗基罗某幅作品的碎片,左侧是他的亲笔签名。画中女子呈仰视的姿态,头发蓬松,额头饱满,眼神坚定的注视着前方,眉宇间似有一股英气弥漫,直而高挺的鼻子,下巴圆润而又紧致,作者只用简单的线条便淋漓尽致的描绘出青年女子旺盛而充沛的生命力。
拉斐尔•桑乔:我的画是否是完美的艺术,我不知道,但是我在努力使它达到完美的程度。就像梦里一样,我安静地行走在这“500年前的画廊里”,穿过一道拱形门,我邂逅了乌尔比诺的绘画王子——拉斐尔•桑乔。
他短暂的生命仿若流星划过天际,却创造了足以闪耀整个艺术史的辉煌。他笔下的圣母和谐而安详、纯净而优雅,闪耀着真、善、美的人性光辉,他赋予古代艺术新的生命。他英年早逝让世人不禁扼腕,幸运的是他毫不吝啬地诠释了“理想美”为何物,请静下来吧!让我们怀着怜惜之心走近这位文艺复兴巨匠——拉斐尔•桑乔。
拉斐尔•桑乔,(1483年4月6日——1520年4月6日),意大利著名的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没有达芬奇的渊博学识,也缺乏米开朗基罗的巨大才华,可上帝却格外垂青这位年轻骄子,使他成为最受世俗欢迎的画家,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从事理想美事业的巅峰。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在他37年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300余件传世巨作,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推向了顶峰。
他比达•芬奇小31岁,比米开朗基罗小8岁,他是三杰中名副其实的小鲜肉,有着超高的颜值和优雅气质,这得益于他出生在人文气息浓厚的乌尔比诺镇,他是诗人和宫廷画师乔凡尼•桑乔之子,是在充满爱和艺术氛围家庭环境中成长的。
他斯文温和,他的作品一如他的性情一般和谐、安宁、雅致。比如他著名的祭坛画《西斯庭圣母》便是以秀美悠然的抒情风格闻名于世,画面中圣母怀抱耶小稣从云端降落,两旁是教皇西斯庭二世和圣母的虔诚信徒渥娃拉,位于中间的圣母面容端庄秀丽,体态丰满优美。这幅作品描绘的是人类救世主的形象,圣母决定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诗人但丁说:她走着,一边在倾听颂扬,身上放射着福祉的温和之光,仿佛天上的精灵,化身出现于尘壤…这幅画作格调高雅明快,使人获得一种纯洁而高尚的精神享受。
在拉斐尔300多幅的作品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居多,以至于谁要说某个女子象“拉斐尔的圣母一样”,就表明赞扬这个女子拥有着无上的美。
此刻,我已驻足,眼光停留在这幅《拿书圣母》上。首先从构图上就非常完美,平衡和谐,画面左下方是坐在软垫上的圣婴,圣母在中间,身后是圣约瑟,圣母、圣约瑟和圣婴的面庞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画面采用庄重的深色背景,衬托的圣母和圣婴的皮肤更柔润通透。圣母右手捧着书低下头怜爱地看着圣婴,而圣婴望向圣母的眼神充满童真,略侧身的圣约慈爱的凝视着圣婴,人物之间的眼神交流富有情感。整幅画面的色彩及布局给人以安宁祥和的美感,女性的文雅之美和母性的温情被画家表现的酣畅淋漓。
嗨!美丽的姑娘,你弹奏的是玛林秋的《我独自沉思》么?
《弹琴着》中,女子单腿跪地弹琴的优美姿势吸引了我的视线。你看!她的发丝松散却不凌乱,神态如此专注,我想她早已陶醉在悠扬的琴声里了吧!在画家细腻的笔触下,她的手被刻画的纤细灵动,你几乎可以感受到女子手拨动琴弦时的轻巧和熟练,然后似有好听的牧歌传入你的耳朵。
从《拿书圣母》和《弹琴着》可以看出拉斐尔是一位偏向女性化的艺术家,细腻乐观。他怀抱着新柏拉图主义,以冼练别具一格(不同于达•芬奇的含蓄深邃,米开朗基罗的粗犷有力)的绘画技巧将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发挥到极致。
画廊走到尽头,我将从“500年前的佛罗伦萨”回到现实,可对于三位世界巨匠的顶礼膜拜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展厅一角专设一间体验馆,我卸下语音导览器,走进去,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木版画因为用墨不均匀做的不够好,但为《美丽公主》着色还是可以的嘛!看到没有,女子肩处的红色和白色都是我的杰作。参观接近尾声,我也留下个痕迹吧!嗯!(幸福、健康、我来过)
作为一名业余绘画爱好者,我缺乏深厚的艺术修养,对于画作的欣赏能力也许连皮毛的一小角都算不上,但这不能阻止我对于文艺复兴运动及三杰的热爱和拥趸。我在某个睡不着的夜晚,会想:那一群文艺青年是以怎样的热情和才华在意大利点燃文艺复兴火苗的,且烧得如此耀眼和炫丽,以至于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并让它整整烧了三个多世纪。
我又进入梦境了…
(本文仅以业余爱好者的角度对三杰作品进行的浅显理解,只因太过热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