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茶
阳面采摘
三炒三揉
炭火烘焙
古法制作,还原的不止是蒙顶甘露的口感,更能看出茶人所坚守的匠人精神。
恰值春分,成都也难得的放晴。趁着这样的好天气,我们一行出发去雅安蒙顶山采茶制茶。说到采茶,古今对天气都有不同的要求,《茶经》中记载: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而宋代赵佶在《大观茶论》中提到:撷茶以黎明,见日则止。现在是提倡晴天采摘,因其阴雨天采摘的茶叶含水量高,不利于鲜叶的萎凋与后期加工。
驱车将近两个小时,我们经过了一片片茶园,到了一户农家,农户的主人也是一位制茶很有经验的师傅。我们在师傅家用过完午饭,便计划一两点去山上采茶。午饭期间,师傅给我们介绍了川茶的主要品种,还与海遥姐探讨了一些工艺上的优缺点。海遥姐也提出我们的想法:收到高海拔的老川茶,用古法“三炒三揉,炭火烘焙”来制作出一批高品质的蒙顶甘露。
下午一点,收拾好行装,直奔蒙顶山。车开到大概八百米的地方停下,再往上的茶因老川茶品种萌芽慢,高海拔生长缓慢还不能采摘。 我们选的茶园在山的阳面,茶园呈陡峭的斜坡型,视野很开阔。我们一行六人把采茶的竹篓挂在身上,便开始采摘。坡很陡,茶树树龄较高,长势迅猛,采时极为不便。大概两个小时后,我们的鲜叶加起来一共才只有一斤二两。但因这些茶是今年的老川茶头采是自己亲手采的,而且晚上就能做成,想想就十分激动。
经过一下午的萎凋,在七八点左右,师傅就开始为我们生柴火制茶。先把一些碎的叶片筛出去,等到锅温达到一百八十度左右,便开始第一次杀青。第一次杀青很重要,为最后成茶的风味口感奠定基础。
甘露的制作主要是揉捻和炒制,第一次杀青后,师傅就趁热进行揉捻。揉捻时需要用整个手掌包覆这茶叶,不能散开。这项工作看起来简单,但对于我们来说操作起来困难的。揉捻的手法不同,茶的卷曲度就会不一样,据说也会影响到茶汤的口感。
揉捻完成后,进锅第二次杀青。第二次杀青锅温大约为120摄氏度。然后待茶叶充分冷却后,进行第二次揉捻。
再次进锅炒制,待水分散发到一定程度,便迅速在锅中做型提毫。这样甘露的制作大体上是完成了。
现在是最后一道工序,炭火烘干。烘干所用的炭是青冈木炭,点起炭火炉子,把茶叶架在烘焙笼上烘半个小时。等到干度达到要求,茶就算制好了。
刚製好的茶,除了绿茶本身的板栗香之外,还带了些火香。按常理,绿茶制作完成后,需放置半个月左右再进行品饮,但那天晚上我们看着刚做好的茶,实在迫不及待想要品尝。泡开后,豆香与竹香相继从空中散开。茶汤入口的瞬间,味蕾与身体达到一种合一的境界。
制茶过程中,和制茶师傅的谈话使我们受益良多,师傅说已经二十多年没有製过古法甘露。其实,制茶之路就是匠人之路,一个制茶厂一天能製出几百甚至上千斤的茶叶,但用古法制作,一天最多十来斤。再加上对原材料的苛刻,这样下来一天能製出的茶叶更少。正因为少,这样用心制作的茶会更显得弥足珍贵。
人间四月,和著陽光,在花園里坐下,泡一碗鮮美的蒙香凝露,她定不負這美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