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笔下之三大境界,往往与意境密不可分。意境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境界是生活与情感的统一,生活即客观,情感即主观。意境在诗词中数见不鲜,往往是决定一首诗的高低。
南唐后主李煜,在还未登基之前,完全是一个风流的文雅书生,根本不醉心于功名利禄、皇室纷争。他不过是想写好一首词,画好一幅画,游遍山山水水,最后隐居于一所爱之地,放荡平生。在他的诗词《渔父两首》中,“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是啊,这种生活就是李煜的向往,现实里的勾心斗角让他多么压抑,他是多么羡慕渔父的生活——“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为了响应内心的召唤,亦或是逃避现实,他的诗词往往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不知是他那同舜、项羽一样的重瞳,让他登临皇位,还是不争便是挣,他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这条帝王之路。可笑的是,李煜心之所避,却成了体之所驱,他是会老老实实地做一个明君的人吗?答案当然是不是。一成为了皇帝,他想到的不是放下过去所喜爱的舞文弄墨的生活,做一个宵衣旰食、勤于政务的皇帝,反而是通过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让一座本就空虚的大殿镀上了一层更加“耀眼”的金光。
在这一时期,李煜笔下尽是温柔旖旎的香艳之词,往往描写的都是宫廷生活。无非是风花雪月、歌舞升平,或是与大小周后、窅娘的淫靡。“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早已日上三竿,却不见皇帝早朝,反而是在熏香之中欢愉。
上梁不正下梁歪,那些文武大臣也都如此——“别殿遥闻箫鼓奏。”好一派宫廷奢靡风!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大周后绝美的姿容让李煜欲罢不能,那烈焰红唇更是让人望而生“味”,但谁又能想到,红颜薄命,世上男儿几多情。大周后去世之后,李煜痛不欲生,而大周后的妹妹女英趁虚而入,一下俘获了这位多情帝王的心——“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拥有了平常诗人所没有的财富与地位,又有着一颗多情的才子之心,他竭尽他所有能利用的资源,打造出了旷古烁今的宫廷诗词。
终于,现实为他敲响了警钟,随着宋太祖赵匡胤一声令下,无论是财富、地位、女人,一切都化为乌有。而正是这一场巨大的变故让他的词真正走上了巅峰之境,成就了“千古词帝”。
亡国之恨啊,岂能不愁?倘若你问他,这愁如何呢?“剪不断,理还乱”,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啊,“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人活着便有诸多的不得意。李煜遭受这一场苦难,是常人难以遇见,又难以承受的,而他却用寥寥几句,不仅写出了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更是道出了这世间的终极悲剧。他仿佛做了一场梦啊,“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此时的李煜,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内心其实已经成熟了许多。他不再写出那种浮于表面的华丽之词,而是刻下了一个个生命沉重的字句。
李煜之词,境界为上。王国维曾这样评论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通往美的道路有千千万,而境界当之无愧是决定美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