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篇文章中提过影响决策和判断的直觉和偏差的部分因素,还不完全,故本文接着谈决策和判断中容易导致偏差的因素,即相关、因果、控制、突出和归因。
一、相关关系
相关就是几个变量之间有关联。即个体常依赖于同时发生的概率,很少关注没发生的事。其中最常见的判断是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常见的2个相关关系错误:
一、相关错觉,即两个不相关的变量给人造成我们相关的错觉,主要是因为代表性直觉和易得性直觉。
二、无法识别的相关: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相关视而不见,主要是因为个体缺少对两个变量存在相关的期望
正确判断相关关系的六个步骤
1、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是相关的
2、随机抽取样本
3、对观察的对象进行分类和解释
4、牢记分类标准,来估计符合事件和不符合事件的发生标准
5、这样的方式必须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整合
6、按整合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相关的关系
二、因果关系
两件事存在相关关系,并不意味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存在因果关系并不意味着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
例1:很多广告词,养生文,成功学,谣言等等,明明是不相关的东西,硬是弄成相关或因果关系。
例2:“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虽然这广告词确实很妙,但是累了困了休息一会就好,为什么要死撑着了?其实这两者并不太相关联。
例3:穷人难以翻身,表面上的原因是没钱,实际上是稀缺。稀缺和难翻身存在很大的因果的关系,但是没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三、控制错觉
我们会认为对概率事件拥有比实际的更多的控制,实际上它就是一种错觉。虽然是一种错觉,但是对身体健康很有用。
举例:买彩票抽奖时,我们基本上会自己主动去选择某几张彩票去刮,实际上,选不选择都是一样的。
四、突出因素
突出因素相比不突出因素,更容易引起因果关系,看起来更像因果关系。突出的、易得的、生动的更容易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有研究表明,坐在镜子面前,更倾向于自己更有影响力。
例1: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以为“捂着心口皱着眉”这个突出的因素就是原因,却没有发现根本原因是那不怎么突出的因素。
例2:日本小孩每天喝牛奶,之后他们身高整体提高了不少。每天喝牛奶是突出因素,看起来就像是让他们身高更高的原因。实际上饮食营养均衡,加强体育锻炼这些不突出的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怎么正确找到相关关系?
1、决策者在判断相关关系时,没有出现的关系往往最为关键
2、判断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时,应问自己,是期望还是观察,如果是期望,相关关系可能被高估,如果是观察,相关关系可能被低估
五、归因错误:常过度将行为归因于个性
1、当事人将好的行为归因于自己的个性,将不好的行为归因于环境,但是看待别人则相反。 2、对于共同完成的事情,当事人会归因于自己付出的努力更多。
例1:那些成功者,基本上都会归因于“努力、拼搏等内在个性”,而不会归因于“大环境好,别的人帮助等外在环境”。
例2:我们迟早了,我们基本上会归因于“路上堵了,睡过了等外界环境”,而不会归因于“因为自己没有时间观念,因为自己懒等个性因素”。
例3:如果女的是家庭主妇,在家带小孩,搞家务,绝大部分男的会认为自己给这个家做出的贡献更大。
例4:和同事做一件事,可是搞砸了,如果原因是因为我和同事,那么我们基本会认为都是因为对方的错,对方应该负有责任更大。
怎么预防归因错误呢?
一、换位思考。如果我和他处在同样的环境中,我会怎么做呢?
二、关注其他整体。如果在同样环境中,别的个体大多数反应都是一样,那就不是他的个性因素了
后记:本文来源于《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