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印度片《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朋友应该对其中的一支太空圆珠笔有印象。
那支太空圆珠笔是科学家们耗费巨大研发而成,为的便是解决太空零重力环境下墨油无法自然溢出的难题。
电影中正当人们诧异于太空圆珠笔的精(ang)妙(gui)时,男主角却提出了个十分不合时宜的问题。
既然太空中无法使用圆珠笔,为什么不简简单单用铅笔替代便好了呢?
呵呵。电影中的桥段其实源于真实世界里的一个段子。
段子的大意是,当年美苏两国在航天事业上互相攀比。
美国朋友们为了解决太空难以书写的问题,特意耗资不少发明了在太空也能正常书写的圆珠笔。
而我们的战斗民族,倒是干净明快了许多。既然圆珠笔用不了,那便继续用铅笔好了,多省事。(哪怕铅笔有诸多隐患)。
从这个段子之所以能产生,或许能管中窥豹,揣摩出几分战斗民族在世人眼中的禀性。
对于我这个外人而言,战斗民族的禀性是怎样的呢?大抵是粗犷、实用,不讲究。作为娱乐,特举两个我认为真实的例子来阐述。
一、飞翔的不锈钢
长久以来,最大飞行速度一直是飞行器的一项重要指标。奈何限于材料技术的不完备,无法承受高速飞行时产生的炽热温度,许多飞行器都有最大飞行时速的限制。
有资料表明,当飞机以2马赫的速度飞行时,机体表面温度可达摄氏一百余度。当飞机速度攀升至2.5马赫时,机表温度则骤升至两百度。而当速度达到3马赫时,温度则会到令人诧异的摄氏三百度。
当时科学家们眼里的飞行材料,没有一项是足够稳定能容忍三百度高温的。(常用的铝合金在超过两百度时便会软化变形)
在这种情况的下的1971年,以色列战机的雷达中却出现了一头飞行怪兽,时速高达3.2马赫。
那怪兽即是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米格-25的初登场可谓惊艳,让一众科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纷纷疑惑苏联是否在材料科技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不然米格25怎能忍受如此剧烈的高温呢?
时隔多年,米格-25的秘密才揭开。哪有什么材料科技的突破,不过是舍弃轻盈的铝合金不用,改用笨重的不锈钢罢了。
也是因为使用了不锈钢,导致米格-25虽然速度惊人,然而却在航程、灵活性上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米格25,飞翔的不锈钢之名不胫而走。也让人们见识到了战斗民族就地取材的性格
二、飞行的厨房
战斗民族嗜酒,这点人所皆知。许多朋友不知道的是,战斗民族嗜酒的程度究竟有多深。
恰是因喝酒误事的例子太多,历史上战斗民族曾多次宣布禁酒(然而最后都不了了之)。
直至今日,在俄罗斯,酒类也被征收了高额的税赋,这使正规酒水的价格相对高昂。然而相对高昂的价格并没能阻挡战斗民族嗜酒的品性。
在俄罗斯,私酿的酒坊屡禁不止,75%浓度的医用酒精必须医生处方才能购买。这些也就罢了。更有甚者,许多战斗民族朋友们还会饮用润肤水之类包含酒精成份的液体,用作买不起酒时的替代。
有那么一个不知真假的段子,在苏联禁酒时期,米格系列战机被飞行员们亲昵地称为"飞行的空中厨房"。
原因无它,米格战机防冻液的主要成份是乙二醇,其饮用起来的感觉与酒精类似。所以哪怕乙二醇有毒会致盲,飞行员们依旧会将其抽出饮用,只是不敢多喝... ..
以上是有关战斗民族禀性的两则趣事。期望仁者能见仁,智者能见智。取其长处,舍其不雅,如此则幸甚。
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