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下面的论断:
1、某民营企业家:我16岁那年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做点小买卖,经过了七年的原始积累,25岁那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如今升价过亿。我觉得年轻人读多少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魄力和眼光。
2、某政府公务员:我高考那年考试失利,第二年复读重考终于考到了我心仪的大学,27岁研究生毕业考上了公务员。这么多年努力终于没有白费,因为我从这么努力的学习就是想要做一名公务员。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读书?
九年义务制教育,十二年寒窗苦读,本科毕业十六年,硕士毕业得二十年,莘莘学子们把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校园。现在很多初中的孩子七点不到就得到学校,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到了高中,我们甚至已经没有了“休息”的概念,只有读书读书再读书。回忆起过往的上学经历,现在的是你愿意上学还是想上班?
作为一名80后,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班上大多数男同学的梦想就是做一名科学家。
我们那一辈的父母,大多数都期待我们有稳定的收入,从就业的角度去选择专业。所以才有那么多自我的梦想被扼杀在摇篮,比如说很多孩子想要成为科学家的愿望。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也许在十八、九岁的年纪,我们还没有完整的去看过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模样。高考那年,我记得那时候喜欢和小伙伴骑着单车,一起去看这个城市的模样,所以我想做一名建筑工程师。
工作以后我才知道,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并且想要毕业找到工作,必须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专科毕业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初中毕业的孩子对未来是迷茫的,高中毕业的孩子对未来会有一丝幻想和憧憬,专科毕业的大多数孩子会沿着三年前专业选择的轨迹继续行走,本科毕业的孩子还会多一次对未来职业选择和深造的机会。
原来多读书,是给自己的未来更多的选择。
学历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眼界,学历也不能代表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的高低,学历也并不能代表一个的财富水平高低。学历只是我们能够做很多选择的先决条件。
我们可以听到很多励志的故事:初中毕业自学成才,最终成为中国500强企业CEO;也可以听到北大才子,毕业卖猪肉的故事。
但是我们没有认真仔细思考过这样励志故事背后的逻辑。为什么初中毕业自学成才成为500强CEO的故事广为流传,是因为其它很多初中毕业的同学还身在水深火热中,也是因为大多数500强企业CEO都有着很高的学历,在这样一个群体中,初中毕业自学成才显得非常另类同样也看起来励志。
为什么北大才子卖猪肉的故事广为流传,是因为他的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有体面的工作,让北大毕业卖猪肉这件事看起来十分的不靠谱。
我们再深入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北大毕业的生,未来也许可以成为一名科学家,也可能成为一名律师,也可能成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当然也可以卖猪肉。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成为科学家的可能性有多少?成为一名律师的可能性有多少?当然靠魄力和眼光也许能够成为一位民营企业家,同样更可能提起提起屠刀卖猪肉。
如果给你100次重生的机会,你会成为怎样的人。
成为公务员、医生、律师、老师等这样中高收入人群的门槛是十分的高的,对学历会有很高的要求。相对对于体力劳动,对学历的相对要求是比较低的。未来谁会获得未来更大的可能性?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兴起的一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从比尔盖茨到马化腾到李彦宏再到扎克伯格,无一例外都是科班出身。想要玩转互联网,几乎都无一例外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再看看你身边其它的互联网公司,几乎是无一例外。当然很多人会说到马云,马云最早只是杭州一所大学的英语老师,确实马云不懂互联网技术。但是正是马云懂英文,所才能在美国洛杉矶做随行翻译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互联网,赶上了互联网创业的第一波浪潮。你觉得是怎样的文化层次更有可能精通英文?
更高的学历只是给我们未来更大的可能性。如果人生有重生100次的机会,16岁毕业的民营企业家,会有90次的机会只是一个工厂普通的工人,做民营企业家的机会也许只有一次。如果人生有100次重生的机会,28岁毕业的公务员,会有90次机会会是公务员、医生或者是律师,当然也许会有一次机会他会成为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