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快十二点了,我还在烧饭,她来电话,又是微信语音。她说今天情绪很低落郁闷,不知道是药物还是天气,反正就是提不起精神,就想找个人说说话。
说实话,我和她接触了快一年了,到现在都无法将她推上一个自我救赎的路上。她依旧离不开外在力量,她依旧不能静下心冷静去思考,到底自己怎样才能不依靠别人。
她问我,人的情绪不好了是不是应该学会调节?我说当然,你可以去散步,看电影,看书,听音乐,找朋友聊天等等,哪怕是发呆。这就好比你肚子饿了,你能不去找东西吃吗?情绪就好比你精神的某个神经,它也饿了,你要去吃饱一样的。
她说你怎么总是一套一套的?我说你能认同吗?能!她仿佛顿悟了似的,很坚定地回答我。
人什么时候学会了自我调节,就证明ta长大了,成熟了。如果你总是被情绪牵着走,那么你永远都处于失控的状态。
记得前几年,我的一位朋友得了很重的病。一开始很坚强,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几个月之后,她发现老公总找借口晚上不回家吃饭,每天除了买菜,其他什么事也不做。年迈的父母从国外回来陪伴她,而老公把家里的一切都撂下,只是去上班,下班也不归家,说单位忙,或者同学聚会,她陷入了人生谷底,觉得亲情薄如纸,关键时刻无法依靠。
她抑郁极了,成夜睡不着觉,到南京去看,说是抑郁症,配了药回家。可是一段时间她对药物依赖了,苦恼不断。
后来我借了一些书给她看,推荐她听喜马拉雅,带她去参加各种活动,陪她去见病友。通过这些,她找到了自己可以疗愈的途径。
通过读书她去图书馆,借到一些对抗疾病的书籍,那些抗癌明星的经历触动了她,使她知道,人生的坎坷从来不是只有自己经历,那么多人比她还要不幸。
在喜马拉雅上她也找到了一些启迪心灵的音频,那些声音都力量更有穿透力,让她从此有了信心。
通过活动的参与,她知道自己不太适合活动,还是想安静些。她无意中发现了丝网花小店里各种漂亮的花,这触动了她的心,她走进小店,跟她们学起来,还买了材料回家做。当她做出第一束丝网花时,开心极了,发图给我看,分享她的成功喜悦。后来她还学过电子琴,学唱歌,练瑜伽,十字绣。每一项学习都让她增添了许多生活情趣,她努力调整,后来终于摆脱了药物。
这两个人的病虽然不同,程度更不同,对生活的态度也表现出不同。
第一位“她”缺少积极的人生态度,她不想动手去努力做事情,因而大把时间都用来孤独寂寞。如果她想学习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她的心就会沉下来,专注于所学内容,那么几年之后她也能取得某一项专长。关键是她眼高手低,还盲目自信,也特别自卑。
所以她总是说等什么时候开始我要如何如何,结果等到了之后,是三天的热度,最后说自己不是那块料,给了一个漂亮理由。
就这样她不断在原地打圈,总是停留在初始阶段,总是无法提高。这样的时间一旦久了就真的很难提高自己了。
第二位无疑是积极的生活家,从生活中找到疗愈心灵的智慧。
所以人不要在某一处停留,要积极向前去,找到那口精神食粮,别再让自己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