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天
《文心》看完了,感觉还没看够,这样一本书值得多看几遍。有用的内容太多,接下来要好好写一写自己的所思所得,先从读书笔记开始。
第一遍看读书笔记的写法时,感觉书中所说的写法太过严肃正经,读书笔记要写的精严,所思所得要有依据,最好能举例证明。边看边暗暗在心里辩驳,读书笔记写了所思所得不就行了么?感悟这类思想性的东西本是很主观的,举例证明又有什么意义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读书笔记第一篇读的不认真,并且暗想着要写一点东西来批驳一下这个观点。
于是今天开始之前,把这篇文认真看了一遍,没看完就知道自己先入为主了。
读书笔记记录读书所思这个想法我是没错的,但理解的太肤浅太片面。
直觉以为读书感悟是感性而主观的,自己知道就可以,记录是为了整理思路,让感悟更明确有条理。却没想起读书笔记除了这一层的作用外,还有其他的功能。
写读书笔记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就像这篇文里,提到了古代和现代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我要想写好这篇文,就该把所提到的书找出来认真看一看,研究一下各种读书笔记的内容和写法,然后把我看到的内容作为事例,充实到每一个观点里去,这样的过程里会把书中内容反复的研究和对比,理解肯定比单纯看一遍书深很多。
写读书笔记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感悟的由来可以往深了去追问,感悟的内容可以展开来阐述,感悟将带来的变化也可以去思索探究,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这样的几个问题认真写下来,不认真思索肯定是不行的。长久的用这种方法写读书笔记,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写一篇精严的读书笔记还能锻炼写作能力、拓宽知识面。
我最初想到的读书笔记相当于日记,重点在自己的感性认识,没有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那样的读书笔记太过肤浅与片面。
细想起来自己过去所写的读书笔记也有一些认真思索和总结过,但数量较少也没形成习惯,原因就是懒于思考总结。这个问题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很多次,实在是个坏习惯,希望练习写作的过程中,能改一些。
先入为主和懒于思考真会带来很多问题,以后要注意这方面,能改的尽快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