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会这四招,教你帮助孩子打败“粗心”这个“敌人”
朋友家女儿小果,小学四年级,乖巧可爱,学习认真,成绩优异。
可是最近的数学,却让她大伤脑筋,每次都会错很简单的计算,订正当然都会,她说是粗心了,当时看错数字了,不小心进位忘记了,一说都会,一做就错。
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在孩子三四年级时候头疼的问题,为此焦虑烦恼,感觉稍稍有点难度的都会做,为什么这些一二年级学的基础运算还要错。
我以我学过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
第一,我理解她的焦急与焦虑,当年的我,跟现在的她一样,常常会为了这些简单的错误而对孩子发火、生气,结果越急越乱,孩子错的更多。
孩子出现这种问题,不是个性,是共性的问题,很多孩子会这样,所以不必太过焦虑紧张。
第二,以我过来人的经验,这些运算的问题,她终究会掌握得滚瓜烂熟,变成如“本能反应”一般,现在偶尔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
那么作为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要适当肯定,适时共情,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心理学上有个“粉红色大象”的实验,相信很多人听说过。我一直跟你说,不要想一只粉色色的大象,不要想,不要想,你想想,现在你心里出现的大象是什么颜色的。
所谓“粗心”也一样,我们大人有时偶尔“粗心一下”,假如你一笑而过,不把这事放心上,或者寻找一些积极的办法,比如备忘录、闹钟提醒等等,来有效防止问题再次发生,那么这个“小插曲”不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太大的影响。
但是假如,这个小失误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以至于产生了强烈的刺激和反应,这之后,只要看到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就会产生“千万不能错”、“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那么就糟糕了,很有可能,下次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所以,孩子也一样,她曾经不经意犯了一个计算的错误,然后被老师家长无限放大,甚至被贴上“标签”,“他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粗心”、“假如不粗心,就是一百分了”、“太粗心了,这样的错误太不应该!”,遭到家长的严厉批评或责罚。
孩子内心会给自己暗示,给自己贴上“标签”: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我其他都好,就是有点粗心。
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会因此对某个学科产生恐惧心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的神经马上开始紧绷,保持高度紧张状态,千万不能再错了,这个地方是我常常会错的,结果不幸的是这个地方避免了,不小心在别的地方又出了“纰漏”。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自信很重要。
当孩子内心足够自信时,他的能力会被激发百分之七十以上;反之,只有百分之二三十。
因此,考试后,一订正,他都会,但是考试时,往往会错。原因就在于,在他面对这个问题时,他首先内心露了怯,给自己定了性,结果就又错了。
一、适当共情,表示肯定、鼓励。
不是空洞的表扬,而有针对地,对于某个实际表现的肯定,比如,除了这个错误,其他都做对了,说明前一阶段你是认真学习的,老师教的知识点,大部分你已经掌握了。
如果,这个错误没有,那么就完美了。但是没关系,没有人是一开始就会的,也没有人十全十美。
我们先来分析下,看看这个错误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做题习惯不对,还是做题时分心了,还是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还是这个错题背后的基本概念不熟悉,要找到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二、针对原因,有的放矢
1、注意草稿纸的条理性与整洁性
那就要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有的孩子草稿纸上乱七八糟,字写得太潦草,认为反正是草稿,乱一点草一点没事,结果,有可能自己把自己“坑”了,从左边抄到右边,就看错了抄错了。
2、时间分配合理,保持心态平和。
考试成绩好坏,平时掌握程度当然重要,但是还要有策略。
如果做题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好,在一开始遇到难道,一味死“啃”,导致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心态一不稳定,就很容易造成不应该有的失误。
要懂得合理分配时间,遇到难题,先放一放,确保把这张试卷上会做的题做完、做对,有多余的时间,才来“啃”难题,这时候心态平和,并有做完做对的题来“托底”,也许,刚刚没想出来的难题,突然就有了做题的“手感”,反倒很顺利解决了呢。
3、找到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巩固扎实
看似“粗心”的题,其实可能是新教的知识点没掌握扎实,也有可能是把这道题背后隐藏的,以前学过的基础概念忘记了。
如果是新学的,那就需要继续巩固,找些相同类型的题,举一反三,熟能生巧,彻底掌握;如果是之前的基础概念问题,那就把基础概念翻出来,要一字不差地背诵默写,把它们“刻”在脑子里,形成“下意识”的反应,这才算是真正掌握。
三、在外人面前,要多说孩子的优点,不说孩子的“缺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很独特,它只接收“肯定”信息,不接受“否定”词。比如你常常告诉孩子“不能这样,不准那样”,倒不如试试看,换个方法,告诉孩子:“我希望你能这样,你要这样做,才行!”看看情况有没有改观。
没有一个人喜欢被当众说自己的短处缺点,我们大人如是,小孩更甚。
有一次家长会,一个家长在群里说,我家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粗心了。
我第一时间就说,请不要在家长群里说孩子的缺点,要说,只说优点,实在还要说,私聊。
家长有点委屈,说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可能对孩子要求比较高。
其实他不懂孩子的心理,你说一次他的缺点,其实不是在改善,而是在强化这个不足。
孩子的潜意识中,会对自己说,看,我就是一个粗心的人,或者,他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说我是粗心的,那我就证明给你看。
反过来,假如你一而再、再而三,跟孩子或者在别人面前强调,我家孩子其他都比较好,现在粗心的毛病也越来越少了,眼看他马上就可以战胜这个老毛病啦。
当说两次三次、十次二十次后,再来看看孩子的作业、试卷,粗心的毛病,是不是已经“不治而愈”了呢,至少是不是减少了很多呢?
四、适当示弱,让孩子教自己
有时候,即使孩子做错了,你不要马上火冒三丈,而是适当示弱,让孩子当一回“老师”,教教家长,故意在他经常做错的地方同样犯错,他换了角色,感受一下看别人犯错的感觉,让孩子自己体验感悟。
有个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假如只是听或看,最多只能留存30%的学习内容,而如果让他教授给别人,则能达到90%。
当他经常犯错,“粗心”的时候,让他来当一回老师,你反复错几次,他的大脑中会对这个“点”留存深刻印象,下次不会再犯了。
学习是个“系统工程”,没有一蹴而就、简单粗暴的办法,只有慢慢磨,静静等,需要耐心,需要方法,需要让孩子自我成长,家长能做的,只能是在旁边“扶”他“帮”他“助”他,而不是“拖”他“拉”他帮倒忙。
家长学会这几招,相信孩子的“粗心”一定会慢慢绝迹,如果你也是家长,那么也去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