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应该是二三十年以前,曾在当时的一本文学杂志上,读过一篇短篇小说作品,题目大约是《命运交响曲》之类,内容印象深刻,感觉对人生颇有启示。多年以来,一直想再赏读,但遍寻不着。现在凭记忆我把它大致复述下来,贡献给大家,也冀望能有网友替我找到原作,得以重温。先谢!
故事梗概:
有一位音乐天资出众的年青人A,以优异成绩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大约是由于出身或什么其他原因,未能留在北京、上海那些高大上的有关单位工作,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小城的中学教书。环境令他感觉格格不入,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有一位当地的文艺小年青B,在文化站之类的低微单位工作。他一直希渴望能有机会探索音乐殿堂,但处身于鸟不拉稀的偏远小城,简直只能是一种奢望。
B听说本地降临了一位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大才子,喜出望外,心向往之,亟欲结识拜师,但自觉卑微,久久不敢登门。
B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机会,认识了A,并羞涩地表达了拜师的意愿。A觉得B资质平庸,毫无根基,可谓“朽木之材不可雕也”,十分不屑,拒绝了B的请求。
但是B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始终对A礼敬有加,时时嘘寒问暖,而丝毫不在意A的傲慢态度。久而久之,碍于情面, A只好对于B的请教偶尔极不情愿地点拨一二,而B则每次如获至宝,千恩万谢。
逐渐地,B有了一些“作品”,呈送给A指正。A对B的所谓作品简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总是讽刺挖苦得体无完肤。而B对A的批评却总是诚惶诚恐,如获圣裁,一次又一次地修改。
逐渐地,B的有一些作品,被本地的文艺宣传队采用,得到演出。
逐渐地,B的有一些作品,被在本地的小报刋上发表,进而在一些较大表演和刋物上得到采用。B的工作职务也获得了提升,调到文化馆去工作。
B始终对A推崇备至,恭敬有加,在不断求教之余,一再劝说动员A搞一些作品参如演出或发表。但A看不上这些政治宣传和下里巴人的活动,认为这些都不是艺术,十分不屑。他的精神殿堂在维也纳。
逐渐地,A的学生B成了名气越来越大的作曲家,获奖无数,俨然已是有影响力的音乐界人物,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专业活动。而A,则早已被业界遗忘于江湖,除了B还时时推崇以外,已经没有人知道A是谁了……
以上照片均取自网络。向作者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