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
爷爷一生不慕名利,不贪钱财,凡事都不愿放在心上万事皆可抛。小时候,一直以为爷爷只是一个逃兵,国民党的逃兵,又听村里人说爷爷是因为放心不下奶奶才在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偷跑回家,那时,他在我眼中仿佛是一个对家庭家不管不顾,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追求,得过且过的人。
记得上小学时国家有政策,对抗日老兵可以给予补助,不明白爷爷为什么不愿去申请,明明只要去申请可以得到。即便是和他一起死里逃生回来的“老八”已经领了几年补助,他还是不去。更不明白为什么遇到任何事他都会说一句“管他去!”
直到这周末送母亲回家年检,晚上跟大伯聊天才真正了解了爷爷。爷爷12岁那年家道变故,太爷爷因找他好赌的远房外甥,不慎误伤,用枪打中了他的腿,后被诬陷为土匪进屋抢劫,家中粮畜、钱财被洗劫一空,12岁的爷爷背着当时只有6岁的三爷爷逃离。因不放心家里其他人的安危冒险偷偷回家时被抓,12岁的他被吊在房梁上,水米未进、受尽折磨。太奶奶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四处奔波告状,12岁的爷爷替父打官司,终于救下太爷,但是家产已经全无,全家吃喝用度皆无着落。要算的话,他应该是被自己的远房表弟家害的一无所有,在人性与钱财面前,似乎所有的亲情不值一提。
就这样爷爷的童年结束了,他早早尝到了人生苦难。报仇成了他立志当兵的动力,后来国民党招兵,他应召入伍,当时军长胡柳(不知大伯记得是否清楚),开启了他的戎马生涯。我不知道爷爷打过多少仗,经历过多少次生死,小时候被我当成茶余饭后的故事——爷爷在淤泥地里三天三夜被救的事,在大伯那里得到证实,那次战争竟然是国民党损失最严重,属于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之战——中条山战争,爷爷当时中枪,全团1000多战士誓死不投降,集体跳下黄河,爷爷顽强地熬过了7天7夜被老乡救起,养伤一个多月才得以痊愈。
听着大伯的讲述我不仅开始搜索“中条山战役”的资料料:
中条山战役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唯一的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
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中国军队由于事前准备不足、又缺乏统一指挥,除少数突围外,大部溃散,被俘虏3.5万人,阵亡将士4.2万人,日军据中方公布毙伤9900人,按日方数字仅战死673人,负伤2292人。
这段悲壮的跳河历史为大多数人所知源于一本叫《立马中条》的纪实文学。这本2004年出版的书中描述:“八百名‘秦军’,面朝陕西,跪天,再跪爹娘,唱着秦腔宁死不降,跳进滚滚黄河……”著名作家陈忠实为《立马中条》作序,此后,这段悲壮的描述开始出现在一些网络论坛,甚至被一些新闻报道所引述。我没有想到我的爷爷也是这些铁血“冷娃”中的一员。曾经,那些故事在我耳边是那样的轻描淡写,以至于我总认为那只是一次意外,却不知爷爷是在生死边缘意志坚定,竟是宁死不当俘虏的英雄。虽然他没有那么幸运被写进“小学课本”,他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鲜有人知,但我的确了解了爷爷,知道了他为什么不愿去向国家要补助,经历了生死,他认为他比很多人都幸运,他还活着,他的战友们很多都留在了中条山,虽然他们战败了,但是他们爱国的心不变,他们集体跳崖的那一刻,中国人的骨气没有丢。
再后来,听说爷爷因部队要撤离到台湾,所有偷跑回家,从此在家务农,不再过问任何政事,也未再去报仇。
爷爷不是英雄,他只是质朴地表达着他对国、对家的责任,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一切,历经生死磨难后,一切皆归于淡然。爷爷一生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直至寿终正寝。
如今,中条山抗日英雄“跳黄河殉国纪念碑”巍峨耸立,它见证着无数英雄的壮举。但爷爷的名字或许不会被锲刻其上,就连我也不知道爷爷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更没有人会把爷爷跟英雄联系在一起,也许很多年后没人再记得爷爷,记得这些事,但我心中理解了爷爷的淡然,理解了爷爷的无畏、理解了他的不计较,他就是我心中的英雄。让我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懂得坚守 内心的纯粹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