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简书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第一天。该写点什么呢?
从小到大,如果说还有一个从没改变过的愿望,那就是用文字记录生活,表达自己。
我出身于60年代初。那个年代物质极度匮乏,生活极简,甚至食不果腹。进入小学,正赶上“学习黄帅敢于反潮流”的“读书无用”时代。小学五年,除了非常简单的语文、算术、音乐、体育、劳动等课程,我们玩遍了所有的自创型童年游戏:踢踺子、创沙坑、跳皮筋儿、滾铁环、打弹弓、抽水枪、跳房子、拍烟,简直数不胜数。
电影院总是重复着八部样板戏,学校组织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观看。因为年龄小,基本上看不懂,更谈不上欣赏,进了影院都在睡觉。但是,样板戏的角本和一些唱段,却让我手抄了足足几大本,几乎可以绘声绘色地演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的所有唱段。也许就是从那会儿起,喜欢上了记录,也学着欣赏文字的美。
改革开放以后,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各种杂志、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自己就像是长期饥渴的人见到突然而至的大餐,不顾一切的扑上去,如饥似渴地到忘我的状态。那时候仍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唯一的途径就是购买纸质书籍(杂志)。但由于经济能力的制约,摘抄与记录就成为主要的工具,也是生活的日常。
80年代开始,尝试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甚至学着写过一篇长篇小说,在自己的朋友中传看。那时候,朋友们都在鼓励我改一改去投稿,但因自己没有信心,终究没有迈出这一步。后来写的一些散文、诗歌也在当地的报刊发表过。
从90年代开始,因为要养家养孩子,不得不全身心投入于工作,而放弃了文学梦。但其中仍然喜欢阅读与记录。特别是随着网络、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给记录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如今自己已是奔六的年纪,工作轻闲下来,也常常记录生活中不经意的点点滴滴。如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市井气息等等,常常让自己沉浸其中,去感受当下的心境。忽然觉得,余生有限,这件事,应该坚持做下去!
选择简书,记录自己,让余生留下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