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心灵随着孩子成长
最近《小别离》火热上演中,《小别离》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国家庭教育”最真切的样本,播出以来,已经引发了整个社会对教育、亲子关系、中学生留学、夫妻关系等众多话题的热烈讨论,不少家长和孩子是一路带着笑、飙着泪共同看完的。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指向别离。”这句略带感伤的话就是电视剧《小别离》的原意。精明强干的朵朵妈、“望女成凤”的琴琴妈、受尽“夹板气”的小宇爸都在这场指向别离的爱中摸索着最合适的姿态。
有人说《小别离》是青春期孩子的“教育百科全书”,该片总编剧何晴将这种评价视为极大的褒奖。不过,在了解她的亲子教育理念之后,你会思考,这种褒奖或许不该只给作为编剧的何晴,更该给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何晴。
何晴的大儿子今年14岁,和《小别离》中的朵朵、小宇一样步入了初三年级;小女儿10岁,也已经上了五年级。目前,两个孩子都在接受体制内的教育。何晴会尽量选择和自己价值观一样的学校,比如作业少一点、运动和活动多一些、鼓励尊重孩子个性的学校。她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热心学校家委会的活动,对于孩子的阅读和其他兴趣爱好也会竭尽全力地提供支持。所以兄妹俩生活得很开心。
别怀疑,一个能写出好故事的人,生活中也一定有好故事。我们来听何晴老师讲述亲子关系与教育、家长的育儿和育己、指向别离的父母之爱。
孩子长大了,进入青春期,要形成自己的人格、价值观,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未来位置,一定会以一定程度的“反叛”来脱离父母的限制,去实现自我。父母应该首先充分地理解这一点:他们反叛,不是因为不爱你们了,而是因为他要完成自我的独立,这是人生进程中的必然阶段。
父母如果能够经常换位思考,就能够对孩子更加宽容和理解,保证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家庭中,首先是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然后才能谈到教育,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
虽然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我们还是要选择以幽默、温情、乐观的方式来看待,
一直认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就是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仍然热爱生活的人。
父母要把自己的精神世界拓宽,心灵要随着孩子成长,不要为一些具体的事情过多地忧虑,而是充满信心和希望地看待生活,给孩子一种阳光、和谐的环境,孩子也可以从父母身上汲取更多的力量,他们会觉得这个生活是值得他们去热爱、去珍惜的。
谈到关于自己的教育理念,何晴说就是给孩子没有条件的接纳和爱,爱他们本身的样子,不是因为他们身上的什么附加值,爱就是因为他们是他们。父母给予孩子的最单纯的爱应该就是这样的,然后还要给他们走向自由、走向独立的力量,帮助他们走向独立。把所有的智慧和努力都给了他们,其实是为了让他们能够在离开我们以后走得更好。这就是《小别离》的原意,即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指向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