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我学友的故事。
我们毕业这些年,都在县城住,她在县城边的一所乡中,骑自行车不到半小时的路程,我几经辗转在走路不到十五分钟的城关初中,因为城关晋中级职称竞争激烈,她晋一级比我早好些年。
我们就各自在不同的学校度过无数平平淡淡的冬夏和春秋。遇到同学家有啥事了才聚聚,嘻嘻哈哈的聚餐一顿了事,平时各在各校忙忙碌碌。
没想到前年她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她找本空白的八年级下册课本,原来她要去市里讲课晋高级,那一次她成功晋升。临退休了,她赶上了进高级的末班车,真让人欣喜,算是功成名就了,并且人家可以再续聘五年,而我只有羡慕而已。
这是大形势,因为晋级有了好政策:只要在乡村干够二十五年,不占指标一律晋一级,只要在农村干够三十年,够晋高级条件,一律晋高级,尤其是这个条件只要县级模范、优质课、社团、课题任选其三即可。而县局直学校城关镇几个地方则按市级条件准备才能晋高级。
这种政策表现出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的重视,真乃大快人心。
现在到乡村任教,国家会每月给老师发不同标准的山区补助(离乡镇政府所在地越远,补助的钱越多),晋级优先,条件降低,我想《关于晋级》(2)里的刘老师若是现时代的乡村老师(只要不在城关),他一定能在退休前晋上一级,也不会再遗憾了吧。
我一亲戚,属于民师转正,长年累月在村里岭上教书,与刘老师不同的是,他学校离家近家里有啥大事能稍微照顾点儿,这三年还能发点山区补助,平时没咋想着晋级,现在连中小学一级还不是,与中心校老师不联系,一个教学点几十个学生四五个老师,也没多少紧张感,他五十几岁该退休了,才想起来进级,经别人催促,才磕磕绊绊创造条件,他教龄有三十五年,这下吃了定心丸,退休前能够进一级,也算遂了心愿,好事一桩!
城镇老师生活方便没补助还晋级难,乡村老师有补助晋级较易生活些许不便,乡里老师和城镇老师各得其所,这才是现时候晋级的相对公平,让人总觉得:“上帝对你关上一扇门却又给你打开一扇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