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社】名家诗词赏析(2)

【赏析一】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作者许浑,晚唐诗人,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了解了创作背景,我们就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诗中的悲切与无奈。

首句观景而起,而且感觉有一个上楼的过程蕴含其中,动静结合,上楼之后则眼前豁然开朗。而愁字一笔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为后文的景物描写笼上一层苍凉伤感的底色。

“蒹葭杨柳似汀州”已经开始写景,此句该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不过个人感觉和后面的整体内容关系不是特别大,除非乡愁也是愁的内容之一或许可通。

颔联继续写景,承首句在高楼上的所见所闻,景色开阖大气,同时继续加深风雨飘摇的萧瑟之感,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日沉、雨欲来、风满楼,都暗含了唐朝的风雨飘摇、末路之势,让读者也随着作者沉重的心情而紧张起来。对仗工整,但据软件检测平仄不合,此处留给大神评论,但这并不妨碍该句成为千古名句,很多不知道全诗的人该都听过这句话的。

整个颈联内容非常丰富,“鸟下”“蝉鸣”既是动态又有声音,“绿芜”“黄叶”则是颜色,而由绿入黄又正应了第二句的秋。写景同时托事,秦苑、汉宫带出历史气息,加之由于年代久远,故址就在新都旁,给人岁月变迁、萧瑟凄凉之感。再加上“夕”和“秋”点名时间和季节的同时进一步渲染了秦苑和汉宫的没落之感,再联想到业已飘摇的大唐王朝,从空间到时间,引发一种跨越时间的共鸣,让人唏嘘不已。

尾联做结。就上联所写历史进一步写去,当年的秦苑和汉宫都已尘归尘、土归土,便莫要索问了吧,其实,作者不要问、不要想的,恐怕更是当下的时事吧,朝廷多难,纵有心亦无力回天,莫不如全都一笑置之吧。

从故国一路行来,只见渭水东流,此处既写景、又写情,亦含哲思。水总是被喻为时间、岁月的,那流淌的岂只是渭水,那还是秦汉的岁月,是故国的历史,是大唐的兴盛,是时代的没落,然而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毕竟都东流去了,今人古人若流水,唯有渭水旧时流,所以便都“莫问”了吧!

                                                        ——海棠

我们来看看伙伴们的讨论吧

【简词julia】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小李杜】

                                    拗  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 成了古风式的律诗(见下文)。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 "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 但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 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 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 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成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a )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 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b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了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 为"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这是对句相救。

 (c )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和(a )(b )的严格性稍有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a )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b )或(c )。这样既构成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赏析二】

这是我第一次写赏析,其实我几乎不看赏析,因为那是代表别人的观点,每个人的知识层次和阅历都不一样,所以不同人对同一首作品所能理解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就像我儿子老问我:“爸爸,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大学》这句讲了什么?”,我都会说:“垚垚,你现在不用管它是什么意思,你背下来就行,长大了你的心自然会明白它的意思。”所以今天的赏析我会抛开作者的生活背景等层面,单纯从写作上来评价作品。希望帮助初学律绝的人如何从写作层面去评价一首作品。

一、杜甫之《旅夜书怀》赏析


          旅夜书怀
                      作者: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我今天选了两首作品,第一首就是杜工部的,因为杜工部的律诗是出了句的工整。这首诗的标题叫《旅夜书怀》,一看标题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抒发旅途中所见所想的诗。

首先我们看第一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这一联一上来就讲明了时间地点,直接破题。时间:夜晚;地点:客船;甚至还可以推算出季节,细草,肯定是春季,这首诗大约是写在四月。当时气氛:微风,天气已经不是很凉了,独夜舟,作者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家人。这联十个字为整首诗定下了调子,是怎么定的?通过这些字眼“草,风,危, 独, 夜 ”,作者选用这些字是经过周密考虑的。从这一联里定下的调子会是什么呢。应该是忧愁的,孤寂的。

接着看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对周边的环境加以描写。因为天气晴朗,天空布满了星星,低垂的夜幕让人感觉四野更加的空旷。一轮明月照耀着江水,风吹波摇,月光随波涛涌动,长江滚滚东流。这一联气势宏大,不输李白。从这联能看出,作者为什么首联要写“微风岸”,如果没有风,江水的波涛如何涌动,如果没有风,怎么能看见那么多星星。很自然的把意像联系起来了。所以古人写诗字字珠玑,不容许后人改动一个字。这一联仅仅是写景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各位闭上眼睛,试想一下,把自已放入这样一个环境里,身不逢时的你是什么感觉。肯定是愁意四起,思绪万千。眼前的景色千千万,为什么作者只取这一段呢?因为这个景像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能联想出来。

再看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一联杜工部的感慨来了,我名气大是只因为我文章写的好吗?年老多病了就不为天下苍生计了吗?这两句话里透出的是无奈。作者感叹自已空有抱负却不被赏识,没有生在一个好时代。通过前两联的铺垫,这一联的到来显的是那么的自然,而且就应该是这样的感叹。这一联承接了首联和颔联,又引出了尾联。

最后看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唉,在这浮浮沉沉的人世我算个什么啊,你看,也许就像天边那只水鸟一样,不知该何去何从。结的是那么的意味深长,寄情于景。在我人生最不得意的那年,我读这首诗时流下过眼泪。就像现在写赏析时一样,心情特别的沉重,我能深深的感受到杜工心里的苦,可是宝宝心里的苦又有谁知道呢?这就是作者与我的共鸣。

我们读完这首诗会发现,作者所写的一切景像都是眼前景,没有任何意像的堆砌。景像是死的,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作者通过一些字眼的加入,就把自已的感情融入到了景像里。我今天之所以选篇作品,是因为我想向大家讲诗的谋篇布局,诗的谋篇布局最简单最常用的就是“起承转合”,杜工部这首诗就是这样来的设计的。我们一读完这首诗,是不是感觉他在诗里说的一切都是合乎情理的,所有的字句全部围绕一个中心点来展开,没有多余的废话。

二、谋篇之“起承转合”

起:顾名思义,就是全诗的起句,古人十分重视,称之为“凤头”。

“起”的方式有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

承:承就是承接首联,对首联进行展开。

“承”的方式也摇曳多姿。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无论那种方法,依据文本中固有的景路、理路、情路应该是体察诗歌结构的不二法门。欧阳修在《笔说·峡州诗说》曾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由此可见“承”在诗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如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蝉院》的颔联“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竹径”和“幽处”“禅房”和“花木”紧承首联中的“清晨”“古寺”和“高林”,既显章法的浑圆,又使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造句挺拔且寓意深长,被欧阳修称为“造意者为难工”之语;杜甫的《登高》则情景分写,使得诗歌的脉络清楚而又层次分明: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这样,作者的“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更显沉郁。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可见一斑,难怪被胡应麟称为“全篇可法”。总之,“承”不仅在结构上起缝合传递的功用,更重要的是它的铺垫和蓄势使得后面的“体物写志”更有根基,所以“承”决不可轻忽。

转:指结构上的跌宕和作者思路上的转换,承接上两联的意思引出尾联。

历代诗人在“转”上,无不绞尽脑汁,以求收“振人魂魄”之功。古人所说的诗词之妙,“妙在衬跌”,(刘熙载《艺概》)“词须愈转愈深,一转一深,一深一妙。”(刘熙载《艺概》),“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温柔敦厚,诗教也,陡然一惊,正是词中妙境。”(刘体仁《七颂堂词绎》)我们都可看作是对古典诗歌内部结构中“转”的作用的诠释。如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人从贬所渡江逃归,离家愈近,思乡之情会强烈,但作者却宕开一笔,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形象的说明了作者一方面渴望得知家人的“音书”的急切心理,另一方面作者又怕家人受自己牵连的消息得到证实,所以才“情更怯”和“不敢问来人”。这里,“近乡情更怯”的“转”上接“音书断”,下“关”“不敢”句,把诗人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发的淋漓尽致。“转”的作用大矣!杜甫《述怀》中的“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也和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合:就是指全诗的收束句,对全篇做出总结,称之为“豹尾”。

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因此,我们在解读古典诗歌时,更应钟情于此。古人曾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俊”(〈填词杂说〉);“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尽。”(刘熙载〈词概〉)都是指的诗词的结句的要领和作用而言。诗词的结句的方式很多,但不外乎明结和暗结两种。一是直接抒情、言志、阐理。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句叙事点题,结句更是扬“青春作伴好还乡”之乐,抒“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惊喜之情。确然是“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孟郊的《登科后》中的“一日看尽长安花”,又体现了作者何等的畅快自得乃至神采飞扬的情态。古人所说的“本只是常语,一经道出,便成独得。词得此意,则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矣。”(《艺概》)完全可以说明此类结句的明快、质朴、无意造语却自然天成的特点。另一种是“以景语结情语”(张炎)。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如李益《汴河曲》的结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就借随风飘荡、漫天飞舞的杨花,遥寄了作者的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现实的政治感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结句“暗风吹雨入寒窗”,作者那惋惜、愤懑、悲痛相互交织的情感,全都蕴含于景语之中,含蓄蕴藉、深藏不露,确实是“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

以上只是谋篇的皮毛知识,更多的技巧需要大家多学多写多练。下面我就自已的一些写作体会简单介绍一下律绝的写作。律绝的基本知识在我的简书里有一篇文章《浅谈格律诗写作》里都有介绍,这里就不多说。写律绝跟写其它体裁的作品一样,首先是立意,先想明白我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我这首诗要向读者传达什么。立意需要鲜明,高大上,传达正能量。立意确定以后就把诗的标题写出来,标题很重要,基本概括了你的诗要表达的内容或范围。标题确定后就要开始搜集素材,对素材进行加工,诗源自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对素材的加工就是确定意像的安排,情感的穿插,修辞的手法等。当这些有了准备工作之后,我们需要写出第一句,因为有了第一句,我们整首诗的格律就有了。对于初学者或对格律不熟悉的朋友,我建议开始这样来做。比如第一句写出来是“细草微风岸”,然后在这句的下面写上平仄。

细草微风岸

仄仄平平仄

再运用粘对规则,把剩下的格律全写出来。

细草微风岸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然后就往这里面去填字。为什么这样做,主要让大家熟练运用粘对规则,其次是让不熟悉格律的人背格律,加深格律的印象。但是我们不能依赖这种方式,当粘对规则很熟练以后,就不要这么做了,就直接写。直接写也很熟练了,再使用新韵在脑子里默写,如果默写出来的绝句基本不出律了,恭喜你,格律过关了。一首诗有了好的立意,按照格律写出来了,是不是就是一首好作品了呢。还不算,诗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节奏感,读起来上口。所以需要我们写完以后,多读几次,看是否读起来很好听,如果读起来也不错,那一首合格的律绝就完成了。

今天就讲这么多,其实上面这些知识点每一个都能展开讲半天,我就起个头,大家有时间时多去了解多去学习,然后大家一起交流。

                                                ——静坐的行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一个金钱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价值观的世界。” 曾有一个特愤青的朋友如是和我说过。每次我都笑而不语。我们价值观...
    猫慢慢阅读 472评论 0 0
  • 上文中是已经配置好的情况下,现在讲解一下如何配置用户信息。 解锁Jenkins 打开Jenkins地址 http:...
    米洛丶阅读 1,472评论 0 0
  • 江南省汾江市。 青安精神病医院二楼203室,一个长相一般,脸色苍白的青年躺在床上一动不动。 他叫林云,不过却不是林...
    龙家四少阅读 446评论 0 0
  • “自相矛盾”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 古代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对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
    沈姐说说阅读 1,116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