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老师告诉我们说,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尽管在小灶班我已经在读书、写作、心态等方面收获多多,可是,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好:
读书的秩序感没有建立:有时间就多读,没时间就少读;
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还不强,不能更快、更好的写出所需要的总结材料和读书笔记;
没有社群运营经验;
伙伴们咨询我的好多问题我还不能完美解答。
一句话,我的实力还不够强!
我想要更大的能量,想为家人,为朋友,为社会做出更多的事,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我想要更大的成长加速度!
恰在此时,看到了行动营的招募。
纵使我的本职工作已使我每天忙的不可开交,随时都有可能接到大任务,可能15天坚持不下来,但是为了让我的2017更完美,不留遗憾,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马克思曾经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告诉我们:“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行动营,我来了!
第一篇 目的篇
在我决定加入行动营的那天起,我就很明确地告诉自己,不要把得每日最佳做为目的,加入行动营除了自我提升以外我要做一颗种子,一颗优良的种子,我要带动其他人一起成长。
入营的具体目的如下:
一、向群中的伙伴们学习
年轻人身上活力四射,掌握最新的互联网和专业前沿技术,这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
二、建立读书秩序感
之前的我虽说愿意读书,但是读的专业书较多,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秩序感,有时间会看几个小时,没有时间可能就十分钟,我想通过行动营强迫自己建立读书的秩序感。
三、带领小行动营快速成长
我自己建立了一个小行动营,通过带学生和年青人,逼着我自己更好的学。
成员包括二类人:一是,我所任教的班级中自愿加入的9名学生;二是,我所在系愿意实现自我成长的3名年青老师。
第二篇 收获篇
短短的15天的时间里,读书,写作,心态,引领他人,我没有想到半个月的收获会有这么多~
一、 个人收获篇
1.建立了读书秩序感
15天的时间里,我每天最少读书2小时,有二天曾经达到4.5小时。
每天读书真的成为了习惯,形成了秩序感,不读书就会难受,昨天和前天在加班的情况下,我也拿出书读了半个小时,我坚信,结营后我的习惯也不会变化。
在打卡战略上,为了不影响团队成绩,我每天尽量早打卡,给自己预留出改正的时间,有了先完成再完美意识。
2. 文字输出量达到4万4千字
(1)15天的行动营,按每天500字输出,为7500字。
(2)行动营期间恰好是剽悍江湖向我约稿 ,我发给剽悍姐姐的文章输出文字为11000多字,不包括后期修改。
(3)我所在的龙兄老师团队邀请我分享,我输出文字稿是4600字
(3)结营的最后二天,业务输出38页,字数为21000字。
当11月14日我总结时把自己吓一跳,原来的我一年也写不了这么多。
3.优化了工作效率
这个算是意外收获,我日常的工作涉及到日常教学、师资、培训等业务,工作特别多,加入行动营后,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迫使我必须优化效率,必须迅速把工作安排好。
以结营前最后二天为例,当我正在完成校内一个专业对接产业报告时,突然接到领导给的汽车专业建设报告,该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省能否把我院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定为骨干建设专业,是否把1000万资金划拨给我院,二天时间内我迅速让组织好人力,在完成日期前完成报告。
4.心态更加平稳,初步拥有了人生管理权的感觉
因我所在的教学单位是一个大系,教师多,专业多(9个),学院的重点工作落在我系的建设任务也多,原来的我遇事时容易忙乱,事多了心比较急,特别焦虑。
可是在行动营的结束前二天,老天就像是考验我一样,四个大任务同时压在我身上,但是我一点也没有焦虑,按照轻重缓急,迅速的组织好团队,按照每人人强项,分配好任务,尽管现在还有二项没有完成,但是我真的一点也不着急,心强大了,力就从容了吧。
5.更懂得了奉献、积极主动,自律和进取
看到班委每天设计那么多项目引领大家参与,看到大家每一点进步,毫无怨言的付出;看和其他行动营学员尽最大努力为大家付出,大家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被看见,我看到自己不足,更精进去提高自己。
6.收获了友谊
通过行动营和大家的连接更多了,大家从友情升级到了亲情,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互相鼓励,一起前行。
几个月以前我就在群中说过,咱们小灶二班有种情在流动,像个家,是我们大家的第二个家。
7.收到江湖姐姐采访,11.11号我生日这天,我登上了剽悍江湖,我的经验让更多的人看到,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我心特别自豪。
二、小行动营收获
每个人的生存环境大同小异,但人生状态却截然不同。人与人之间巨大差异的源头,正是“成长”。
脱不花告诉我们说:带徒弟,是逼迫个人成长的绝招。
既然知道了,岂有不用之理?
我选择了学生团队和教师团队分别组成了二个行动营。
1.学生行动营
我在任教的一个班级以招聘助教,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把报名的9名同学全部组织起来,建立微信群。每周正常上课二次(周4学时),周末下午16:30--17:50为活动时间(最后一班通勤车是18:00),前后共活动了三次(二次忘记了时间,活动到了18:50分)。
在对这些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首先是树立目标,养成习惯,形成秩序感,同时在读书、写作和演讲方面同步达到。
习惯建立:
这些学生大多没有目标和自信,11月1日前我主要是给他们树理想,讲愿景,让他们先有改变的想法和动力。
目前来说,在他们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上课从来不迟到、不玩手机、课后写好总结,他们在演讲、读书和写作这些习惯已经初步建立,现在进入第二阶段的习惯巩固阶段。
2.教师行动营
教师团队:我选取了最有行动力的三人,然后单独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给他们布置任务的目的,在良好沟通的基础上,他们愿意自我加压,我给他们额外加担子,高目标、高标准,严要求,目前来看二项大任务都完成的特别好。
后续在读书、写作和演讲方面再严格要求,争取每周用1个小时进行学习交流。
第三篇 延伸收获
1.我看到猫老师的大爱
其实在小灶班的时候我就在想,猫老师好“傻”,一年不到1000元的群费,从3月5号到行动营开营前,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那么多,猫老师为什么还要组织行动营这个活动,没有盈利,大家只要做到了,押金一分不动的发给大家。
来到这个营里,读书、写作,大咖的分享,我们想到的,没有想到的,老师都送给了我们,进入猫群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
作为小灶二班的一员,没有其他说的,把猫老师的这种大爱传承下去,撒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剽悍成长,让更多的人去做更好的自己!
2.我理解了行动营运营的关键
在行动营期间,我读了一本压了二年的书:《学会关心-教育的另外一种模式》,读着,读着我的心就被触动了,学会关心,这是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好多学校还没有实施的时候,我们行动营,包括小灶班就是在践行这样的原理:建立了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我们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让我们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猫群为什么有吸引力,原来如此!
2.我觉得长出了隐形的翅膀
行动营期间的11月3日,做完瑜伽的我觉得有心更有力了!而且有了女儿说的长“翅膀”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之前在分享女儿成长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培养让她有了心理内力,让她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但是原理在哪里我没有说清楚。
我找啊找,终于在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程中我找到了答案:
不仅物质世界有生死和时空,我们的意识世界也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是,一个内在动力生出,需要在外在世界实现,这时候就等于生,而如果不能实现,就等于是死。并且,动力常常是意念、愿望和渴望,也就是“我”想要什么。
如果一个人的愿望都得以实现,这个人的生能量就是最强的,这个人就有了自我效能感。
举例来说,一个一岁多的幼儿,离他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玩具,要得到这个玩具,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人大步流星地走过去,拿给他这个玩具,这实在太easy;另一种方式是,他连滚带爬地挪了十几米远,拿到了这个玩具。
通过这两种方式,他的愿望都得以实现。只是,前一种方式会让他形成的感觉是,喔,大人很厉害;后一种方式则让他感知到,我太厉害了!
后一种方式,就会增强这个幼儿的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一个人知道,我可以利用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用咱们通常的大白话说就是,“我能行!”
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的,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他给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读完了以上文字,我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有了心理内力,因为在这个集体时,我做一点什么,大家都能懂我,都能被“看见”,所以我特别有成就感,获得了自信,心理内力更强了,所以就有了飞的感觉。
以上就是我行动营的总结,我们院领导说过,做教育是积善行德的事!通过行动营我进一步懂得了,教育,不只在学校!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
50岁的我能够做到,你们肯定也能行!
我想对行动营,对小灶二班说一句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的歌词表达我加入猫群的感受~
You raise me up !
TO more than I can be!
感恩遇见,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各个班委给予我的鼓励,感谢细心的同桌小胖红,她知道我没有时间爬楼总是把群里重要信息单独发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