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四季中一个人让小编印象深刻,那就是——老罗罗振宇。
作为导师,一开始老罗在辩论的时候并不是很受观众们的待见,满满的屏幕都是“黑压压”的一片弹幕。
但是,在最后一集中,本人对老罗的辩论口才,彻底折服了!
而且,老罗收获的粉丝不只我一个,弹幕上一拨迷妹、迷弟们都在赞叹……
是什么让罗振宇的表达变得极有说服力的呢?
直到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小红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是一本极其简单的写作工具书,里面列举了关于写作的20项原则,简单却值得仔细思考。
其中的一项原则,细思则得其理。它让我了解到了老罗使用的辩论技巧,事实上,所有的辩论选手都在使用这个技巧。辩论得越精彩的,使用这个技巧越娴熟,反之亦然。
请看例子——
陈述:
人们正在挨饿。
一般支撑论点:
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中看出来。
详细支撑论点:
人们正在挨饿——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皮包骨头的样中看出来。但是,你忘不掉的是他们的脸,像重复出现的梦魇画面。他们总是回来,挥之不去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茅屋窗户后面向外望,眼神空洞。他们深陷的眼睛毫无生气,皮肤紧紧贴着背部,双手向外伸,眼神呆滞萎靡地乞求着。我走过这饥荒的痛苦,犹如在梦中一般。
以上三段内容,最具说服力的,很显然是第三个。第三段内容的描述,非常详细和形象,充满了画面感,简直就像发生在眼前一样。
其实,老罗论说了一段很长的内容,观点却并不复杂。他想表达的观点其实就是“成长是复杂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参杂许多“灰色认知”,不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而这个观点,在一个互动性和娱乐性极强的辩论节目中,如果只是作为陈述性的事实表达出来,那么多少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且没有情绪渲染力。
老罗必须要用极其准确、具体的词汇来勾勒出一幅幅极具张力的画面,呈现在观众们的脑海中。这也是小红书里的重要原则之一——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支撑所说内容。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同样的,好辩手和一般辩手的区别,除了在逻辑上的论证外,在描述性内容上,谁运用的词汇和例证越具体,越精准,谁的语言就越有力量,越有冲击力。
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要向上司汇报某公司利润下降的情况,那么应该怎么阐述呢?
一般:
公司利润下降了。
较好但仍不准确:
公司利润下降了,因为成本增加了。
准确:
公司利润下降了10%,因为总体成本增加了20%。
更优:
公司利润下降了10%,因为总体成本增加了20%。具体来说,较高的薪水支出是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高薪资成本主要是管理层薪资增加造成的,因为加班时间减少,付给工厂员工的平均工资实际上下降了5%。
从一般到更优的例子可以看出,描述内容越来越让人印象深刻。
它不仅有详细的细节,还有非常精准的例子。但是,也有的人说了,更优的描述内容也太啰嗦了吧!是的,可谁叫这就是主题呢?
书中的观点是,模糊的语言会弱化文章主题,因为它迫使读者猜测你要表达的含义,而无法完全专注于你的观点。
因此,充分论证所说的内容更重要,有时为了准确和具体,你必须使用比平常更多的词语,这无伤大雅。当人们读完一篇文章后,能长时间记住的往往是其中的事例和细节。
显然,如果你的词汇和例证,无法让人更专注于你的主题,那么它们就是失败的。啰嗦和强调的区别就在于此。
所以,使用精准具体的词汇和例证,是提升说服力的一把钥匙。这是一个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结合,它会让语言更有力量和影响力。在表达的过程中,只要记住这个小技巧,那么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怎样论证,提升说服力,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