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类成群结队一起游,它们友爱谦让,井然有序。
2、鸟类在飞翔时组成V字形,相互鼓励、打气。
3、一群小鸟在休息,突然一只小鸟发现敌群,有一鹰在虎视眈眈的准备攻击。于是这只小鸟冒着被发现与最早被攻击的危险吱吱的叫着,提醒同伴。
4、无论是狼群还是羊群,在迁徙时或者捕食时总是聚拢在一起,团结就是力量。
5、瞪羚在遇到捕食者时,总会有一只瞪羚跳起来,提醒同伴,吸引火力,让同伴逃离危险。
6、企鹅总是相依相偎,挤在一起取暖。
真相是什么?
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以进化论、物种基因、博弈学原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1、两条鱼在水中游时,如果一条游在另一条后面,同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它就可以从前面的一条鱼所激起的湍流中获得流体动力方面的好处。因此,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哪条鱼会一直是头鱼,大家都想借力。是基于自私利已行为出现的一种利他行为。
2、鸟类在飞翔时组成V字形,是为了减轻空气阻力。由于飞在最前头的一只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他们会商量轮流担任这个角色,决不是自愿行为。
3、鸟儿发现敌人并发出报警,这实际上是一种纯粹的自私行为。根据凯维理论和“绝对不要脱离队伍”理论,鸟儿能够凭此避免更大的危险。
4、每一群动物周围都有一个“危围区”,而这个危险区就是边缘。不幸的是,边缘上总得有“人”但就每一个体而言,这个“人”最好不是它!因此,一群动物在前进时,处于边缘的个体会不停的往中心移动。如果这群动物原来是松散的或者七零八落的,向中心移动的结果是他们很快就会挤成一团。
5、瞪羚的跳跃行为,看似是在自杀式的提醒同伴,吸引火力。其实,这种跳跃行为,主要是发给捕食者的信号。这个信号的大意是:“你看!我能跳多高!我显然是一只健壮的瞪羚,你抓不到我,你还是放聪明点,抓我的伙伴吧,它们没有我跳得这么高。” 虽然这一信号未必会取得它所意料的效果,但实际上是,在动物界中,不少哺乳类的捕食者喜欢追捕年老体弱的家伙。
6、企鹅经常会挤在一起取暖,一是因为两者挤在一起体表面积露在外面要小,更容易保暖。更重要的是,这些企鹅伫立在水边,都不愿意先下水。因为先下水的,有被海豹吃掉的危险。只要有一只先潜入水中,其余的就会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自然没有哪一个肯当试验品,所以,大家都在等,有时甚至相互往水中推。
这是一部令人大开眼界的书,一部令人绝对想不到的书。任何物种,包括人类在内,传承的都是自私的基因,由自私的潜意识行为从而产生了协作。一切的协作是从自私心理出发的。而且,似乎自私的人也更能成功。
(参考书目:《自私的基因》)
想读更多书摘,请下载读什么或者关注公众帐号:dushenm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