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努力才能足够幸运,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持戒 精进 利他 般若 慈爱 禅定 自信
今日读书分享:(Day806)从2023年7月19日开始分享度阴山著《知行合一——王阳明》Day208
第一章
致良知
直到1520年农历九月前,王阳明始终把“存天理去人欲”作为他心学的终极目标。每当有人问他应该如何成为道德圣人时,他给出的方法也只是“️存天理去人欲”,但经历了张忠团伙处心积虑地谗诬构而能毫发无损后,王阳明的心学来了一次飞跃,这即是“致良知”的正式提出。从此后,王阳明什么都不提,只提“致良知”。
有人考证说:“致良知”早就被南宋的理学大师胡宏提出过。我们已无从得知王阳明是不是抄袭了胡宏,还是根本不知道胡宏而自创出来的,无论哪种情况,在今天“致良知”和“王阳明”已成整体,不容置疑。
“致良知”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用良知去为人处世。按王阳明的话说则是,由于良知能分清是非善恶,所以他就是天理,致我心的良知于万事万物上,万事万物就得到了天理,于是皆大欢喜。
“致良知”的运行原理是什么呢?王阳明和弟子陈九川的一段对话是最佳的答案。
陈九川向王阳明提出这样一个困惑:“心学功夫虽能略微掌握些要领,但想寻找到一个稳当快乐的地方,倒十分困难。”
王阳明告诉他:“你正是要到心上去寻找一个天理,这就是所谓的 ‘理障。’此间有一个诀窍。”
陈九川就问诀窍是什么。
王阳明回答‘“致良知”’。
陈九川问:“如何致良知?”’
王阳明回答:“你的那点良知,正是你自己的行为准则。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只要你不去欺骗良知,真真切切地依循着良知去做,如此就能存善,如此就能除恶。此处是何等的稳当快乐!这些都是格物的真正秘诀,致知的实在功夫,自然规律感觉到没有一丝缺陷”。
据此,我们可以知道,“致良知”就是“格物致知”里的“致知”,它的运行原理就是按良知的本能(能分是非善恶)指引去为人处世。
我们现在可以追溯王阳明如神的用兵事迹,他对付江西土匪和朱宸濠未败一战,一个想而易见的原因是:他在多方面考察和大量资料搜集后,一旦定下战略就绝不更改。这恰好就是“致良知”的力量。
由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王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中有个能分辨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人不必靠典籍,也不必靠其他外在的方面来证明,良知刹那间一发作,那就是正确答案。但千万不能有第二次发作,也就是在一件事上不要反复思考。记住你面对事情时脑海中的第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最佳方案,这也就是真正的致良知。一个出色的军事家就应该致良知,相信自己良知的力量,按良知的指引做出决定,这样才不会疑虑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