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杜威说过:"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父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深知作为母亲的责任之重大,我想要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让他成为一个身心和谐的有用的人。以下是我们家的家庭教育故事,和大家分享:
一、送给孩子的一件宝物—阅读
初为人母的我还不太懂得该如何教育好孩子,但我知道阅读的好处,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因为一本好书往往充满真善美情怀,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每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一直持续到三年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买得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了,从最初的《绘本》、《寓言故事》、《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到后来的《笑猫日记》、曹文轩的系列动物小说、《四大名著》,到现在的《世界百科全书》、《红岩》、《平凡的世界》⋯⋯现在孩子六年级了,家里的藏书已经有好几百本了,我在卧室、客厅都放有适合孩子看的各类书籍,方便孩子随时随地阅读。如今,每天阅读已经成为孩子的习惯。
为了给孩子做个好榜样,在孩子面前我几乎不动手机,茶余饭后,我也会拿起书本给自己充电,当看到书中有趣的地方,我会和孩子分享,觉得好的书也会和孩子一起阅读。
当孩子进入高年级,学习任务加重了,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时,我便把碎片时间利用起来,在孩子洗漱的时候让他听有声书,这样日积月累,一部小说几天就可以听完。在知识碎片化、电子产品泛滥的今天,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题,感到迷茫时,都能从书中找到答案,给他指引方向。
二、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什么样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看一个孩子,你就会知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 百善孝为先,我希望孩子是一个孝顺人。每逢节假日,再忙都会挤时间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给他们做可口的饭菜,陪他们散歩、话家常,带他们出门旅行。
记得那是一年中秋节,老公刚刚从外地出差回来,我们就收拾东西往老家赶,孩子不解地问:“爸爸刚到家,这是又要去哪里呀?爸爸你不累吗?我还想让你明天带我去游乐园玩呢。”我轻轻的拍着孩子的肩膀告诉他:“今天是中秋节,同时也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爷爷奶奶肯定在家等着咱们回去吃晚饭呢!爸爸可以去奶奶那休息,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咱们不回去他们会感到孤单的。”孩子听了我的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到家后,老人已经做好菜正等着我们,看到我们回去了,老两口特别高兴。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桌子吃饭,孩子似乎明白了什么。第二天叫上老人一起去游乐园陪孩子,孩子玩得更开心了。以后每逢过节,孩子便会主动说要去爷爷奶奶家,并给爷爷奶奶带去好吃的东西,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告诉他们在学校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给他们讲笑话,老人总是乐得合不拢嘴,直夸他是个懂事的好孩子。看到这一幕,我很是欣慰,我明白再多的说教都不如父母亲自做给孩子看。
三、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孩子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的时候,令我十分头痛,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之前那个懂事的孩子像变了个人,开始和我顶嘴,爱发脾气,心里明明有事却不跟我说,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到孩子的状态,我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后来,我翻阅了大量关于青春期教育类书籍,才知道孩子的这些变化都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一些正常反应,这才松了口气。继而,我把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反复看,有针对性的听教育学家的讲座。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疏导叛逆期孩子的方法。进行自我反思,努力去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体会孩子的感受,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他的一些小想法,允许他有一些小情绪,尊重他的隐私,鼓励他多进行户外运动……一段时间后,孩子的状态好转,开始和我们敞开心扉了。
我深刻的认识到在教育孩子的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家长唯有不断学习,自我完善,才能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轻松应对各种问题。
孩子就如我们得到的一块玉,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去用心雕琢,若干年后,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精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