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为什么那么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人的梦想就是作帝王师。

然而,社会的大潮,流下帝王师的只有少数几个。

更多的是,骈死于槽里之间。

“百无一用是书生”,“万言不值一杯水”,“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等等,已经把文人说得入肉入骨、痛彻肺腑了。

  文人无用是文人角色的的悲哀,势所必然的。

何故?因为文人本是一个道德形象,传统的社会心理对这种道德寄予了过多的希望和要求。

人们把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放在了文人身上,仿佛社会上的一切事情都应该由他们去包揽。


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但文人的本色,又决定了文人“空有相怜意,却无相怜计”。

文人的作用仅限于“吏之师”而已,说得好听是“帝王师”,至于老师说的话学生听不听,无权无钱的老师实在无能为力。

所以文人往往空有一肚子美政理想,却总是无所施其计。

而一旦有做不到的地方,不仅社会对他们表示强烈不满,就连文人自己也会有强烈的失落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