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太太很厉害,你怕不怕?”
“不怕。”
“为什么?”
“因为我这个人是有事好商量。”
“怎么个商量法?”
“意见一致时听我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就听她的。”
开心一点,让每天都能过得更好!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的晨读分享了生活中三种常见的思维陷阱并给出解决办法:错误的日常逻辑、有瘾的标签和聪明人的僵局。
1.错误的日常逻辑
人们更愿意接受那些自己认为正确的推理。老接触某种经验,就习惯性地用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旦这种经验建立在了错误的条件和环境下,思考陷阱就会把你引向歧途。
解决办法:
①遇到任何问题,不要急着判断和推理,先考虑一下它的源头。只有前提正确,后面的分析才相对靠谱。
②注意自己的情绪,不同的情绪会给大脑发出不同的提示。
2.有瘾的标签
我们经常给身边的人贴标签,即使是用来记忆的模糊印象。这些标签几乎都和个性有关。
“归因谬误”:我们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他的性格,却忽视了真实情况。
解决办法:
①仔细观察,给下一步分析积累足够的素材。
②有意识的思考,学会分清主观和客观。
3.聪明人的僵局
越聪明的人,反而越容易陷入僵局。
数据表明,记忆容量较小的人在各种规则之间转换较少,能更快决定策略并坚持执行。而记忆容量较大的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会不自觉地关注更多信息,同时在大脑里做各种复杂假设,最后能量耗尽,思考变慢。
解决方法:
①减少思考,通过发呆、闭眼或冥想,隔离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减少精神损耗,为解决问题留有更多空间。
②在任务启动前尽量让自己保持安静,继而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不去管结果,也就能减少压力影响,帮助自己正常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