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集聚 县域人才强磁场

      人才向往环境更好、发展潜能更大、待遇更优厚的城市,在城市和基层的对比之中,基层的确存在巨大的差距,也导致了基层人才缺口非常的大。没有海纳百川的胸襟,难有天下英才的归心;没有打破痼疾的魄力,难有人才活力的迸发,更好地为基层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就需要在基层人才引育用留上补齐短板,把基层打造成人才成长更有吸引力的“高地”,让其在基层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营造出“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良好氛围。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川“引人才”。要放眼全国、主动出击、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结合基层实际吸引人才、感召人才、集聚人才。“引才”上也更加注重梯次合理。深入调研分析人才队伍现状,探索建立专家顾问的柔性引才机制,聘请全国知名专家为我县人才顾问,组织前往银川、西安、福州等科研院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积极举办“智汇隆德”招商引智促进会、“土专家”“田秀才”座谈会,强化特色产业带动,突出科技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重塑人才“气候”,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改良人才“土壤”。

        不拘一格,竞相发展,多措并举“育人才”。坚持“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的用才之道。懂人才是大学问,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阻碍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为各类人才搭建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的干事创业平台。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对县域来讲十分迫切,但培育一支总量大、素质高的本土人才队伍,也同样重要。一是要依托基地“育”人才。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系统培训、专业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快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中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二是要围绕企业和项目“育”人才。企业是经济发展的脊梁,企业中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缺乏是我县人才工作的短板,也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养的思路,依托现有企业人才规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实施全县工业优势产业人才培养工程和特色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农业拔尖人才,使其成为引领转型发展的领头雁、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要结合“项目推进年”工作的开展,在项目引进中发现人才,在项目推进中检验人才,在项目推进中考察人才,在项目达效中选用人才。

      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培养、引进人才很重要,留住、用好人才更关键。要因地制宜,制定出既能适应当地发展战略,又能促进人才发挥效力的人才政策,做到人能尽其才、才能尽其用。一是要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品质、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在人才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让他们在重要岗位上挑大梁、唱主角。要突出抓好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考评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创优。二是要打破体制机制束缚,突出问题导向,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突破人才身份限制,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三是要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怀,完善领导联系突出人才制度,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在居住、医疗、社保、税务、职称申报等方面的服务保障,使他们安心工作、专心创业。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营造尚贤重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生活有靠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