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说,她的孩子做作业真让人头疼。一开始做作业,就开始东摸西摸,一个橡皮擦都能玩半天。但是半天过去,却只写了几个字。
同事的儿子读初二,一米七的个子比他妈妈还高半个头。有一次我们公司聚会,他跟着同事来。当时大多数人已入席,同事来得比较晚,男孩大约对位子或者甜品不满,突然对同事大吼了起来。男孩一脸不高兴,同事笑着给他夹菜。
同事抱怨孩子不听话,做作业恼火。我忍不住插嘴,假期为什么不让孩子和她一起出来工作体验生活?因为同事负责跑业务,不仅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时甚至还要帮忙搬货理货。让孩子体验这种劳心劳力的生活,对他或多或少能有些感触,这样才能自律。
同事说孩子跟她跑了一天说妈妈的工作好累,却再也不肯跟着出来。我建议同事每天给孩子发“工资”,没有跟着出来帮忙就没有零花钱。同事说,哎呀,他根本做不好。孩子外婆家种了些桃子,他连摘桃背桃的事都做不好。我继续说,做不好就多给些机会让他锻炼。同事笑笑,我明白同事根本没有听进去。
其实,让孩子体验生活,也是对孩子另一种变相的惩戒。不过这种方法比直接的语言辱骂和武力暴打更有意义,手段委婉而温柔,对孩子自尊毫无伤害,却能对孩子的心理有触动。
可以骂孩子打孩子,但是父母却不重视用实际行动锻炼孩子。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就放弃让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孩子如何能成长?很多家长已经习惯说一些空而大的道理,扪心自问可能自己都做不到。自己不是榜样,说出来的语言太苍白,没有说服力。
所以,父母只能反复抱怨,为什么打了骂了,孩子还是不改?
你说得没道理不深入孩子的心,你没有让他信服,他为什么会改?
不听话孩子后面大多是“暴力教育”的家长。那个读初二的男孩看起来像个大人,他妈妈生气的时候仍旧会打他。另一个同事因为读六年级的孩子做作业磨蹭,于是深夜夫妻俩把孩子撵出家门。每次听她们第二天在办公室嬉笑着说对孩子管教方法,我都觉得他们的孩子太可怜了。
大多数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并不平等。他们的教育观念是,我给了你生命,你就得听我的话。为什么中国家长在孩子面前会有这样的优越心理?这大约又根溯于传统的孝文化。传统的孝道文化里子女对父母是绝对的无条件顺从,而不论父母的行为是否对错。
我的同事们对孩子的教育一般就是直接告诉你做什么,不准做什么什么。孩子要是听不进去,又恰好碰上自己心情不好时他们就开始用武力优势,让孩子暂时屈服于自己的“棍棒”底下。
经常遭受语言暴力和武力暴力的孩子,他们被不断纠正的不良行为只会越加根深蒂固,他们的心只会和父母走得越来越远。正如前文中那个同事的孩子一样,即便已是初中生,但是自律能力却非常差。而现在除非父母再用更狠地暴力让他屈服,否则他只会把父母的话语当耳边风了。
每个孩子在婴幼儿时都纯真又可爱,但为什么到后边有些孩子仍旧聪明听话,有些孩子就开始贪玩叛逆呢?我猜测可能是孩子上学后家长不同管教方式造成的。再聪明开朗的孩子也禁不住家长们轮番轰炸指出他身上的种种“恶习”。第一二遍是善意的提醒,后边则可能变成了一种恶意的指责和羞辱,对自尊而言是一次又一次打击。自尊被打击到麻木后,家长就可以收获一个叛逆的孩子了。
其实,我很想知道,喜欢暴力管教孩子的家长,如果在工作中老板也用语言暴力和武力暴力来管理他们的话,他们能接受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