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分钟读完一本书:《爆裂》

作者简介:

伊藤穰一,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是创新的代名词,是创造未来的实验室。它有一群“疯子”,它的研究方向是没有方向。它创造出许多影响世界的颠覆性技术,在诸如可穿戴技术、人机交互、情感计算、3D打印、编程教育等领域不断推出突破性的成果。从音乐、阅读、电影、到人工智能和各类识别技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技术及其衍生已经覆盖了超过 80% 的互联网生活。或者可以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覆盖了你80%的互联网生活。 而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主任伊藤穰一则是这群“疯子”的领头人。他曾被《时代》杂志评为“互联网精英”。牛津互联网学院还为他颁发了终生成就奖,以此表彰他作为全世界倡导互联网自由的领头人的贡献。他一开口讲话,全世界的精英都纷纷侧耳倾听。

杰夫·豪,《连线》杂志特约撰稿人,“众包之父”,《连线》杂志著名资深编辑。在他15年的职业生涯中,杰夫走遍全球,考察各国的市场和行业发展情况,他的报道内容广泛,影响很大。同时,他也为《时代》杂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华盛顿邮报》等众多报刊杂志撰稿。

本书导读:

正如威廉·吉布森指出:“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爆裂》便是来自未来的明信片。

越是在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刻,越是会出现两极分化,赢家、输家有时只在一念间。未来已经装上了全新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重大升级,对我们而言,随之而来的则是陡峭的学习曲线。在指数时代,替换旧逻辑,我们的思维亟需与世界对接,推翻过去已经成为大众所接受的常识,学会差异化思考才能屹立不倒,不被卷入历史的洪流。

涌现优于、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以及系统优于个体。在本书中,伊藤穰一和杰夫·豪将这一逻辑提炼为9大原则,帮助人们驾驭这一动荡时刻,应对当下的挑战。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聚集了全世界的创造性人才,被誉为实现寓言的地方。本书则包含了非凡的案例研究和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等机构的前沿研究和哲学理念,它将帮助你适应这个难以预测的世界,并获得成功。本书也得到包括李开复、吴军、万维钢等科技和科学界名人的鼎力推荐。

核心内容:

这本书中总结的9大原则是MIT媒体实验室的核心价值体系,可以被视为为适应和使用全球“全新操作系统”的通用准则。

1.涌现优于威

从蚁群到维基百科,从人体到经济系统,都是符合“涌现”特征的典型系统,这些系统都表现出了系统的力量可以完成单独个体能力无法完成的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涌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它为大众提供了一个通道,大众的声音能够被传递可以被倾听,同时,也推动了更多人参与讨论、思考和协作,使得群体智慧不断“涌现”出,过去建立的威可能随时会瓦解,从威到“涌现”的转变正改变着很多机构的未来,它会催生新智慧的诞生,从而推动重塑未来社会。

2.拉力优于推力

正如内在奖励比外在奖励更能激励人们有更好的表现,“拉力”是一种自发的力量,它比外部的“推力”更有效。人们一贯用的推力策略将资源推向他们觉得有用的地方,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拉力”思维是先有需求,再将有用的资源吸引过来,从而使得世界从“资源储存”向“资源流动”转变。

3.指南针优于地图

地图意味着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以及捷径,而指南针是更加灵活的工具,需要使用者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路。一份详细的地图或许可以付出更小的代价和成本指引你到达目的地,而好的指南针却总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不仅能发挥你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还能让你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在探索之路上也许会让你找到意想不到的宝藏。

4.风险优于安全

随着创新成本的下降,风险的性质也在改变。应对未来,新规则是我们应该拥抱风险,拥抱风险并不意味着我们对风险视而不见,而是在互联网时代采用一种更为灵活的思维和方式运行。押注伟大的人和伟大的创意或许比阅读华丽的商业计划书,与西装革履的工商管理硕士对话回报更高。把新尝试带来的“失败”看作一次折扣价学习机会。

5.违抗优于服从

创新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要摆脱束缚,科学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在解决问题时,违抗通常要比服从获益更多,例如计算机安全便是在黑客打击中得到改善。尤其是在科技时代,每一个人都需要打破常规的创造力。而为了使创新能力增强,人们需要在遵循规则的同时,不断思考其公平性,并拥有无须获准便能采取行动的自由。“独立思考,质疑威”是取得创新突破的关键。

6. 实践优于理论

“从理论上讲,理论和实践没有差别。而在实践中,却有差别。”在互联网时代,社会节奏加快,等待和计划的成本高于实践后的随即应对。通过工作来学习,或用非长期的精力投入于新领域的创新都能降低创新成本。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为了避免被机器替代,社会需要创新型学习者。比如在教育中应当着重于教学生如何学习,并避免学习于社会生活脱节。在让学生主动探索,追求兴趣的同时,培养其毕业后,依旧能透过自主学习了解所需知识的能力。否则,他们将极容易被持续发展的社会淘汰。

7.多样性优于能力

人才与任务匹配的有效方式,是观察成千上万民众的行为来确定谁具备完成任务的潜质,而不是基于传统地将任务分配给适合的人的管理模式。因为,自我复制是高能力的天性,而领域差异往往使外行人更能解决一些难题。因此,当今社会的每个职场都需要多样性,多文化的职员分配,这使得消除无意识偏见,努力实现种族,性别平等变得极为重要。多样性将使创新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8.韧性优于力量

通常而言,大公司倾向于储备资源,用强大的自身抵御失败,但一旦真的失败,便因成本过高,很难东山再起。而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软件公司则善用极少的原始投资,从不断失败中学习经验,这恰恰允许他们在原有想法失败时拥有足够的韧性,轻松自由的变换核心,无须增加成本就能保持生存。因此,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战无不胜的防线是灾难性的幻想,而不断改变的,无法预测的防御措施才具有有效的防护力。面对攻击者,不断的从错误中学习和适应才是好的抵抗方式。

9.系统优于个体

负责任的创新不只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要持续关注新技术带来的整体影响,以及理解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每一项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干预必须考虑到对全球网络的整体影响。这样的策略,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从客户体验着手在返回技术层面。这样的共同设计激发用户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了个性化定制的可行性。

第一章:涌现优于权威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对于知识产生、整合和传播,我们通常理解是自上而下的。古代有先知、牧师、神父、老师、长者;当代社会有专家、学者、教授等将知识传递给下一代。同时,这些人也充当着我们认知权威的角色。但作者在本章节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涌现。

涌现类似于蜜蜂、蚂蚁等其他群体生物的集体智慧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是由单个个体聚集而成的集体智慧,而且这种集体智慧要远大于单个个体智慧的总和。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

书中列举了一种叫“黏菌”的单细胞生物,当食物短缺时,它们就像蚂蚁一样,每个个体都遵循一系列简单的规则,它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信息。当这些黏菌聚集在一起,强大的集体信号便会引起完全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或者说智慧是单个黏菌所完全不具备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大于个体智慧总和的集体智慧。

大量细微的事物通过简单的选择行为,向左还是向右、攻击还是忽略、买入还是卖出等,表现出远超个体能力的特征,这就是涌现。人类的大脑也蕴含涌现的理论,人体有2万个不同的基因,其中大约1/3出现在大脑中,并且掌管着数以亿计神经细胞,每个神经细胞没有自己的意识,但是当这些神经细胞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神经网络,而且这个神经网络产生了自己的意识。

不仅在生物体中涌现的现象大量存在,在人类社会中,也呈现出涌现的特征。每个人就像一个蚂蚁群中的蚂蚁,我们每天做出无数的小决定,单个个体很难理解整体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但聚集在一起的人类社会涌现出了文化、文明等。

从自上而下的“权威”,到自下而上的“涌现”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未来,在前一种系统中,少数几个人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命运,但在后一种系统中,群体智慧才是决定未来的主要力量。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每个人的声音都能得到传播,每个人简单的信息被整合在互联网上,便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态系统。

自上而下的权威的思想和文化已经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基因,我们认为最初的世界上只有上帝,或者古希腊时代的大地女神,或者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盘古,这种核心认知的假设塑造了我们构成世界的方式,以至于,我们觉得每个组织都需要一个首领,每个公司都需要一个CEO。但是直到我们发现蚁后并不比最低级的工蚁拥有更多的能力时,我们才被一直在自然界中的“涌现”的理论所颠覆。持续不断地创造我们周围多样化、差异化的生命形式的物种形成背后并没有权威的支配力量。这就是:涌现优于权威。

第二章:拉力优于推力

为了应对自然界的灾难或者一些未知的风险时,我们的做法一般是分析其出现的几率和地方,然后提前采取应对的措施,但是历史上总是会发生很多不期而遇的“黑天鹅”事件,比如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福岛附近发生的由于地质板块运动造成的9.0级大地震和海啸,引起了福岛核电站的泄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实现日本甚至并没有将福岛附近地区列入地震活跃地区。同时,日本核电站也是按照历史上最严重的地质灾难建造的。但还是没有能抵挡住9级大地震和14英尺海啸的袭击。

作者将这种以防卫和预防的方式的管理方式称之为“推”的方式,是决策者将资源“推”到他们认为最需要的地方(比如预测到的地震带附近)。但是这种方式显然并不是最有效的。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最有效的利用方式是“拉”,人力资源将人才“拉”入一个当前最需要他们的项目中,这样能最高效地利用他们的人力资源。这种“拉”的战略是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访问,将人力资源在最需要的时候吸引过来,而不是将人才事先储备在哪里。这种战略意味着减少成本和增加了灵活多变的应对能力。同时,拉力的战略能更好地发挥人们的创造力。

比如互联网的云服务也是拉力战略的一种体现,中小企业按需使用云端的服务器存储、计算和网络资源,而当他们不需要的时候则释放资源出来,为其他更有需求的人提供服务。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也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依赖开放的标准和交互性,而不是集中、自上而下的控制。

从依靠大众网民力量编写的《维基百科》,再到互联网资金众筹方式的产生,都体现了这种拉力的重要作用。拉力战略不仅在企业管理、互联网中,还在其他当今所有的领域和行业中适用。这种战略的核心是用“拉”的方式,最大化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自下而上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群体智慧,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体系。而是不是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和指挥的“推”的方式。

拉力优于推力的关键所在,是它利用了现代通信技术和日益下降的创新成本将权力从核心向边缘转移,使得一些意外的发明成为现实,为创造者激发自己的热情和潜能创造机会。

第三章:指南针优于地图

地图是一种让我们可以更精确掌握路线和地形的工具,而指南针是一种需要使用者发挥创造力和自主性寻找自己路线的工具。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一个地图可能将你带入密林深处,而指南针总是带你去想去的地方。指南针的意义在于探索其他有可能的路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遇到困难是,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都知道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美国过去几十年在每个学生身上的投入增加了一倍,但是收效甚微。在2009年和2012年对65个最富裕国家的15岁学生的基础数学能力测试中,分别有23个和35个国家的学生测试分数超过了美国,也就是说,美国的学生数学能力水平正处于倒退的尴尬境地。美国科技持续进步,创造了数百万高科技岗位,但是未来是否有足够能力的人胜任这些岗位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数学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指南针。

媒体实验室以及所有类似的组织都可以用指南针去领导一群人,将大家聚集在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奋斗。作者认为当代的“管理”方式已经过时,在一个组织中,要几个管理者搞清楚所有的细节是不可能的,唯有采用领导的指南针方式,才能将一群聪明人聚集在一起,激发他们的智慧,产生更强大的群体智慧。

第四章:风险优于安全

风险优于安全的战略,并不意味着让你无视风险,而是随着创新成本的降低,风险的性质和我们对风险的态度也应该发展转变。让我们敢于面对风险,不断低成本尝试创新,是一种不错的战略选择。就像谷歌公司创始人拉里·佩奇面对《连线》杂志采访时说的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公司逐渐衰败,原因在于它们总是倾向于沿用与此前大致相同的做法,只做出很微小的改变。人们总是想做自己知道不会失败的事情。但渐进的改良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尤其在科技领域,这个行业的改变绝对不是渐进式的。

随着创新成本的下降,创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更多人能承担风险,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将向边缘更大的人群转移,这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7000万年前,地球上的恐龙是一种很好的动物,它体现庞大、皮厚、牙尖,而且长寿,它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但是它并没有存在地球上太久时间。反而类似于青蛙这样的小而灵活的动物得到了大量的繁衍生息。

第五章:违抗优于服从

创新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需要我们摆脱束缚,虽然这会让那些出于善意的管理者倍感挫折。违抗通常要比服从收益更多,违抗意味着打破常规。在托马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新范式总会不断出现,因为总有一些科学家不信奉主流思想,换句话说,科技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就像没有人靠着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而赢得诺贝尔奖的一样。

探索、质疑、违抗这种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帮助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也改变了从制造业到安全产业等各行业的发展。在互联网中,有的系统遭到攻击会崩溃,但是每一次攻击都会让系统更加安全。人体系统也是一样,每次一次病毒侵害,如果我们坚强挺过来了,都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免疫力。没有计算机黑客,计算机安全其实得不到根本的改善,没有肠道微生物,人类也无法生存。没有甘地及其追随者们的“非暴力不合作”,印度也不会实现独立。

第六章:实践优于理论

“实践”优于“理论”意味着,人们要意识到,在节奏快变成新常态的未来,等待和计划的成本要比先实践后随机应对更高。在过去的慢节奏时代,在做所有事情时,尤其是需要投资的事情,规划是避免失败带来经济灾难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关键一步。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有的公司却欢迎甚至鼓励失败。现在,从制鞋业到咨询业,发布任何新品的价格都已大幅缩水。商界一般都把新尝试带来的“失败”看作一次廉价的学习机会。

现在一个想法到成型的产品可能只需要数小时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样品的第一次迭代可能就发生在一天之内。不管在制造业还是互联网,更新迭代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因为失败的成本越来越低,我们唯有做的就是尽可能试错尝试。

有时候理论存在致命性的错误,14世纪黑死病横扫欧洲,这场瘟疫造成了城市和乡村人口一半人丧生。然后就在瘟疫肆掠的夏天,当时的巴黎大学的学院老师们发布了《瘟疫的科学解释》指出,高危人群包括那些“身体······是湿热的”,以及“锻炼、性生活和洗澡过于频繁的人”。他们的病理分析源于一千多年前的理论为基础,结合了星相学和“四种体液”的观点,形成了一套连贯的系统。在这个报告里面,作者们正确地使用了错误的理论,得出了极其荒谬的结论。

第七章:多样性优于能力

2006年6月,本书的作者之一杰夫在《连线》杂志上发布了一篇关于“众包崛起”的文章,指出一种全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已经开始崛起,从开源软件、维基百科等众包产品开始不断出现。业务爱好者、兼职者们开始有市场,聪明的公司门发现利用潜在的大众人才的方式,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做法。而众包的基础就是多样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的团队在多数领域更具生产力。多样性是学校、公司以及其他机构战略发展的要素之一。包括在谷歌和脸书公司也在努力让员工构成变得多元化,多一些女性和少数族裔员工。不仅在企业家,在研究机构和科学领域,女性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一个多元化的圈子会让我们所有人都能获益。

人才与任务匹配的有效方式,是观察成千上万民众的行为来确定谁具备完成任务的潜质,而不是基于传统地将任务分配给适合的人的管理模式。因为,自我复制是高能力的天性,而领域差异往往使外行人更能解决一些难题。因此,当今社会的每个职场都需要多样性,多文化的职员分配,这使得消除无意识偏见,努力实现种族,性别平等变得极为重要。多样性将使创新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第八章:韧性优于力量

书中引用了芦苇和橡树的例子。飓风肆掠之后,钢铁般结实的橡树被连根拔起,但是柔弱、极具韧性的芦苇只是弯了一下腰。大公司就像一颗强而有力的橡树,他们看似有地域风险的能力,他们认为相比风险,安全更重要,相比拉力,推力更重要。然而一个个具有突破创新能力和韧性的小公司更容易在风暴中留存下来,甚至逆袭那些伟大的公司。我们熟悉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就是一个典型的橡树型的大公司例子。

有足够韧性的公司能从失败中重新恢复回来,甚至还比之前变得更强。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一个有韧性的组织会从错误中学习并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塑造了今天的互联网。互联网所采用的迭代和敏捷的方法都是一种小范围试错的韧性做法。

通常而言,大公司倾向于储备资源,用强大的自身抵御失败,但一旦真的失败,便因成本过高,很难东山再起。而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软件公司则善用极少的原始投资,从不断失败中学习经验,这恰恰允许他们在原有想法失败时拥有足够的韧性,轻松自由的变换核心,无须增加成本就能保持生存。因此,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战无不胜的防线是灾难性的幻想,而不断改变的,无法预测的防御措施才具有有效的防护力。面对攻击者,不断的从错误中学习和适应才是好的抵抗方式。

第九章:系统优于个体

在作者所在的麻省理工大学的媒体实验室里面,博伊登是一位研究人类大脑的科学家,他组建了一支包括研究员、博士后、研究生和一些小提琴演奏家、风险投资人、文学家等组成的40人的研究团队。研究人类大脑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人类大脑平均有1000亿个神经元,这还没有包括周边将要变成神经元的1万亿个神经胶质细胞计算在内。而让神经科学家惊异的还并不是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而是存在于细胞和细胞间的东西。我们需要从海量的关系中,找出哪些能生成“爱”,哪些能生成“恨”等等。人类大脑运作的过程也是一个涌现的过程,我们呼吸的每一秒,大脑中数不清、相互碰撞的化学信号形成意识。单一神经元和其他神经元之间有数以百亿计的连接,也称之为突触。所以,要理解大脑的复杂程度,跟宇宙的星系一样复杂。

人类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产生了意识,这种计算能力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重拾自尊。你的大脑存储2.5千万亿字节的数据量,意味着只需要10个人的脑容量,就可以存储从1995年所产生的全部硬盘的储存量。具有和大脑一样的22亿倍每秒百万浮点运算速度的电脑有4台。每台都是占满了整个机房,所消耗的能力可供一万个家庭使用。而我们打大脑只耗费一盏电灯泡的能量。大脑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尚且有如此的差距。

要解决一个如此复杂系统的难题,我们需要跨学科的方法和“反科学”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博伊登需要组建一支多元化的团队的原因。如博伊登所说,创造“大脑的光开关”需要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外科手术、光学纤维和激光等方面的技术。

系统优于个体的原则,让我们意识到,负责任的创新不只是需要速度和效率。同时也要持续关注新技术所带来的整体影响,以及理解人、社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我们所做的创新必须要考虑到其对全球网络的整体影响。这样的策略,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得到应用,从客户体验着手在返回技术层面。这样的共同设计激发用户自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增加了个性化定制的可行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